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学术期刊出版主题创新路径

2021-07-26 11:55:01毕业论文

近几年来,出版行业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短视频、播客等流媒体也在迅猛发展,传统出版物能否长期占据消费者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仍有待考量。同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出版业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定位,并努力作出调整。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也能够指导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过去,国内学术界对于出版领域的讨论也不胜枚举。仅2020年,我国就有4500余篇出版领域的学术论文被中国知网所收录。学术期刊的出版选题影响着出版业的主要聚焦点和未来走向,但目前我国出版领域学术期刊的选题现状存在过度集中化与技术关注度过高的特点。对此,笔者认为,以下所论,将是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主题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的一些主要方面。

1注重基础理论研究

1.1明晰出版学科的领域边缘

出版融合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出版物的形态呈现多元化、边界模糊化的特征,如新阅读场景下“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出版行业的实质问题。对于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探讨一直是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并且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1]。因而应该着力对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边界差异等进行讨论,通过精确定义出版物的内涵外延与核心立足点,帮助完善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1.2回溯出版学科的历史渊源

从科学研究领域来看,建构一个权威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出版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出版史的研究必然是建构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不同于出版学,出版实践的历史十分漫长。出版学的研究者应当关注到出版实践对于出版学的引导作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实践为根本立足点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因而对于学科历史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引导学者们对出版学科的历史进展、学科源流进行细致的讨论,有利于厘清学科的渊源,从而帮助出版学在学科林中立稳脚跟。

1.3创新国外出版学科的相关理论

与大量理论应用研究论文相对应的是基础理论研究内容薄弱,近五年来关于出版学理论研究领域的论文仅占总论文数的9%[2]。我国的出版理论建构还没有像经典学科那样成熟、完善。而相较于国内出版学科以实践为重点的讨论,国外的相关研究则更多地以交叉学科的视角对出版行业进行了抽象层面的讨论,从而诞生了较多的成果。但就人文社科与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而言,直接挪用相关理论会导致其在中国的不适应性。所以,需要相关出版学者立足本土特色,以国际化的视野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分析其适用程度以及适用方式,进而再汇入本土的出版学科基础理论范围。

2拓宽多学科视野

2.1打造多元学术网络空间,形成学术共同体

出版领域的专业学术刊物是构建出版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学术期刊具有评价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公开、公正、科学、独立的期刊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规范学术共同体生产学术内容的质量,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和学术共同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决定了期刊发展水平。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要服务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建立和完善作者与作者、作者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沟通网络,打造多元学术网络空间,以服务于学术共同体。

2.2培养跨学科编辑人才,提升学术期刊团队素质

出版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编辑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具有较高学术素养,深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学术动态。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出版学设立一级学科的进程,综合性、创造性的跨学科研究对于拓展出版交叉领域研究、深入研究出版活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应,一名优秀的编辑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提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学者型编辑,从而实现与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此外,作为学术期刊内容和质量的把关人,编辑对于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我国学术期刊加快迈向国际化,提升学术期刊团队素质、净化学术生态环境,也越来越成为编辑日常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推动出版学术期刊走出去

3.1开拓国际视野,提高学术期刊出版影响力

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主体不仅是我国出版企业,其深刻内涵还包括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国际话语权可以部分反映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总体体量仅次于美国,但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的不适配,导致优秀的学术成果长期外流。学术无国界,我国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不能画地为牢,在传播方面,要加强与国外期刊的合作交流,一是积极传播我国优秀学术成果,二是从学术热点、研究前沿、研究方法、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借鉴国外出版学术期刊。在期刊质量方面,摒弃低水平和同质化的学术出版生态,促进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特点的出版学研究,由此才能真正融入国际出版研究格局中。

3.2构建国际化学术传播平台,加强出版研究合作互鉴

目前,国际学术期刊同行正从融合出版与多元评价两个渠道入手应对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3]。在此背景下,基于集群式办刊模式构建国际化学术传播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国内外学术对话,并为我国学术研究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我国出版类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渠道包括以知网为代表的大型网络全文数据库、期刊自建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在期刊各自为政的情况下,目前尚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因此,加强出版刊群建设、建立集约化学术资源整合平台是打造知名出版学术品牌、提高我国出版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4创新研究方法

4.1借鉴与思考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出版无学”的言论历来充斥着出版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并随着近年来的媒介技术革新,出版学存在的长时间理论研究与实际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出版新理论建构极度稀缺的现象。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中坚部分,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如出版与读者之间的研究可发展出来的读者心理学,出版产业延伸下的出版产业经济学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出版处于人文学科之下,社会大环境之中,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亟待更科学的学科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探索。目前出版学术期刊主题涉及出版基础理论研究的甚少,但可研究的新出版现象与热点问题甚多。因此可借鉴与思考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来丰富与搭建出版学科的细化理论分支,如结合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可以进行少儿读者的阅读动机、心理、兴趣、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社会学中关于个体的理论,比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提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需要和动机,它不仅是以生物学与心理学为依据存在的人体内在价值追求,处于一种需求的最高境界,他同时还是个体对自身内在本性的一种更充分的认可,是个人朝着自身更高境界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将此置于出版理论研究,也可对用户阅读持续性行为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4.2参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在学术创作上方法的多样性

目前正值国家一级学科调整之际,已有多位学者、专家呼吁将“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纳入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4]。伴随着数字出版产业方兴未艾,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不断攀升,出版学的研究范围与深度存在着现实性与急迫性的需求。但由于囤积的理论与方法自给不够充沛,出版主题研究的方法局限于质化的研究,出现了重应用理论、轻基础理论,以及重研究热点问题、忽视研究方法创新应用的问题,涉及出版经济与产业等方面的研究鲜少有人提及,量化研究与数据分析更是几乎无人问津。作为与出版专业相关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其学术创新方法多样,对行业的分析既顾全基础理论又涉及数据量化分析,对于目前出版学术期刊主题的研究方法创新有借鉴意义。

5关联业界实践

5.1主题前沿高瞻,强化内容实践性

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出版学与出版行业具有很深的羁绊,其实践应用性很强,其研究论文对于现实的业界实践有着理论性的指导价值。换句话说,出版学研究对于新的行业问题与需求出现有着极强的实践应用性。出版活动包括与人、出版物、科学技术等一系列的活动,面对的是实际的出版实践,因此出版研究在主题选择上需要具有行业前沿性,探析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并为现有行业发展桎梏提供现实的解决路径,其研究的成果也需接受行业实践的检验。创作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内容实践性,以达到学界研究与业界实践不脱轨,学术主题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行的目的。

5.2整合业界资源,打造学术社校联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因而联合业界,打造学术社校联盟,进行学术期刊团队结构的优化,通过吸收新的学术血液,可提升学术期刊主题质量。出版社与高校开展学术合作,一方面出版社可以给高校研究者来自期刊编辑与业界的观点与反馈,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又可以给学术期刊编辑提供更专业的学术建议,以弥补目前学术期刊编辑学术性不足的短板。由此,双方处于一个动态的互助关系之中,也更利于这一措施的长久推行。例如,针对学术期刊的主题优化,可以开展一系列与学术主题研究会和专题讨论会,结合编辑与高校研究生的多方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期刊内容质量升级。

6创设奖励机制

6.1强化出版基金引导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出版大国,在出版数量上获得了快速增长,但在出版质量上却没有显著提升,而国家对于学术精品的需求达到迫切层面。国家出版基金在引导、支持和鼓励国家优秀的出版项目工作中承担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自2008年国家出版基金首次运作以来,不仅投资如蛹化蝶,不断催生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还在出版模式和文化传播模式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出版学术期刊是保存和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具有公益性特点的文化产品,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精品成果的产生离不开作者的潜心研究和出版单位长时间的打磨,因此应该要强化出版基金引导,在国家出版基金中设立学术期刊出版资助项目,为出版单位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鼓励学者们积极投入到出版学术期刊的建设中来,从而化解学术期刊出版主题目前存在的问题,助推出版学术成果持续向精品化发展。

6.2多元化评价与出版奖励机制

学术期刊出版主题的质量不仅表现在思想的科学性、内容的客观性、信息的真实性,还表现在思想的独特性、内容的创新性、信息的新颖性以及传播范围的宽窄等方面。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从出版主题文化价值进行判断,还要从其经济价值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对于优秀学术成果要实行奖励机制,一方面促使出版主体产生动力,另一方面激励学者们形成合力,产生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不断为出版学术期刊作出贡献。近年来,我国的出版领域快速发展,学术界对于出版的讨论也十分热烈,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总体来说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度仍旧较低,学界提出的策略落地成本较高,并且出版主题探讨过度集中,忽略了许多较为关键的方面。基于此,笔者认为国内学术期刊进行出版主题的创新,第一要义是要立足于中国出版的实际境况,可以从加大关注基础理论的研究、拓宽多学科视野、推动出版学术期刊走出去、创新研究方法、关联业界实践并创设奖励机制等方面出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