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培育设计策略

2021-07-28 01:25:02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趋势,高中生出现责任担当意识淡薄、三观模糊的现象。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地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科设计才能凸显育人价值。本文选取沪教版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片段为案例,从“人地关系对策”“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事热点案例”等三个方面,探讨培育高中生责任担当素养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责任担当;课堂教学;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问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综合视角出发,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其中,责任担当是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呈多元趋势,高中生出现责任担当意识淡薄、三观模糊的现象。如:面对错误时,强调理由、推卸责任的多;面对困难,选择逃避、绕道而行的多;“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频频可见等。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级中学作为培养高中生的主阵地,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最关键的是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为培养热爱并尊重自然、人地协调、家国情怀、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意识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理论原理。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以“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为起点,贯穿“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素养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中生的“责任担当”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落实立德树人。

一、深挖人地矛盾对策,培育学生社会责任

高中地理教材中人地协调观贯穿始终,是高中生社会责任培育的最主要知识源泉。对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大量一线教师能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也仅在公开课中常见,而日常教学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常流于形式,空谈一句“我们要保护环境”,很少具体贯彻落实。因此,学生的环保责任意识不强,生态保护行为难以养成。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通过高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2]。在高中地理人地关系问题日常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全球、国家、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其中,对个人而言,人地协调观是每个社会公民必备的综合素养之一,需要把人地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意识,在实践中指导人们的思维与行为,这是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的最终归宿,更是落实学生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沪教版第一册“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中“全球变暖”知识点时,笔者从工业化以来的空间维度上综合分析,首先从宏观的全球视角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然后过渡到中间尺度的国家层面,最后到微观尺度,重点落实到自己面对全球变暖该如何做(见图1)。在个人层面分析应对策略时,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交通”和“植被”等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日常行为其实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巨大。【教师提问】同学们,根据“全球变暖”成因,请例举:为减缓全球变暖,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呢?【学生1】随手关灯,及时拔插头。【学生2】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学生3】使用天然气,少烧煤。【学生4】植树造林种草。【学生5】……【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举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巨大。我呼吁:同学们,减缓全球变暖,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二、巧用中华传统文化,强化学生国家认同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学校作为传统文化传播主阵地,应将传统文化整合于具体学科之中,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在学校中传承的落实,也是学科思想教育的目标,更是时代的要求。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融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高中地理所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不仅囊括自然科学知识,还涉及大量的社会科学、中国传统文化等人文社会知识,地理教师可以借助地理课堂这一主阵地,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在合适的知识点讲授时可精选与之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素材,并配以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这样不仅在传授相关高中地理内容知识的同时,传播和弘扬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例如:在学习沪教版第二册“专题27中国地域文化”时,笔者首先呈现我国部分文化区的典型民居、服饰和饮食等图片,并辅以问题:为什么我国会有如此风格、材质等各异的文化景观呢?之后,以“江南水乡”的民居、服饰为案例,分析其成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所呈现图片中其他各民居、服饰和饮食等成因的探究;再引用《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演绎出“一方水土同样也滋养着一种文化”,进而介绍我国各文化区及其特征;最后进行本课的总结:环境对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人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符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衣食住行等必需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再如:在学习沪教版第一册“专题7地貌(第2课时)”中“喀斯特地貌”知识点时,笔者引用《徐霞客游记》中一段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描述:“西穿石山峡,则诸峰分峙叠出,离立献奇。石峰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半之。诸峰倒插于中,直如青莲出水,各欲独上”,并配以《徐霞客游记》的图片,同时简单介绍徐霞客的事迹,让学生阅读该段描述并猜想其描述的是哪一种地貌景观,之后再展示峰林景观图片,引出“喀斯特地貌”。通过经典导入,配合精美的喀斯特景观图片,将自然和人文相结合,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以其作为导入既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是一座教学资源的宝库。故此,我们教师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可将其设计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可将其作为例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将其设计为案例探究,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地理的思维和视角[4]。找准传统文化和地理课堂教学的契合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地理课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提升其国家认同感,落实地理课堂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三、借助时事热点案例,提升学生国际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国际理解”是指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5]。《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可能成为有活力、有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6]。由此可知,国际理解是当代和未来公民必备的素养之一,地理教育为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意识提供了必备知识和丰富素材。所谓“时事热点”,是指能及时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最新事情和信息,具备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国际时事热点运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这不仅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增加地理课堂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还能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理解意识(见表1)[7]。在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中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一个有强烈责任担当意识的人,不仅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使他人受到教育和激励,而且还能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中精益求精,发挥出极大的能动作用和创造精神。主席在2019年考察南开大学时强调“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发挥学科优势,在日常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注重传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考虑;还要充分利用相关时事热点、中国传统文化等素材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合格的高中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5]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EB/O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彭金玲.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教学实践——以人教版教材中“喀斯特地貌”为例[J].高考,2020(35):106-107.

[4]王宇,周海鱼.地理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SWOT分析[J].地理教学,2018(20):7-10.

[5]张建珍,段玉山,龚倩.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教学,2017(19):4-6.

[6]李春风.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袁飞林 李善斌 曹达金 单位: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上海市实验学校 江西省乐平中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