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2021-08-13 20:41:31毕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有了极大提升。目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培养以传统的教学讲授为主;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教师大多从高职院校到高职院校,行业从业经验太少甚至没有;实训设备建设不完善、更新滞后等问题。因此对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推动成立专业工作室,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极具必要性,只有通过多方面努力,以工作室制度为推手,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这让当代的传媒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媒体层出不穷,成为了整个媒体产业的引领者,个别传统媒体行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本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球数字媒体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例如短视频制作,自媒体平台运营,虚拟现实应用以及全景漫游等产业都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媒体技术的更新而欣欣向荣。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行业对于特定方向,如摄影摄像、影视剪辑、影视后期特技制作以及虚拟现实等方向的人才都有极大的需求。为应对社会需要,对接行业需求,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推行工作室制度,为企业提供具备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来源及意义

工作室制最早源于包豪斯学院,当时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依据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通过“作坊”来完成教学工作。在作坊中,设立大师、熟练工人以及学徒的分级标准,学生们通过项目制作进行学习,与教师或者有过项目制作经验的人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教学成果直接以项目成果的方式展现,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硬件设备的提升与更新,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在工作室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引入企业项目,为专业工作室赋予企业特性,可以很好地形成“教学、实践、生产、研究”四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工作室,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为专业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1.1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习氛围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后,骤然进入到大学相对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一时无法适应,顺利调整过渡,会产生一种懈怠思想: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是该休息休息了。个人缺乏目标,没有动力,课堂与手机为伴,寝室与电脑为伍,唯一的课外休闲场所就是食堂,这种现象已经在部分大学成为常态。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千篇一律,专业技能泛而不精,缺乏完成大型项目的经验与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工作能力、创新性都不强,在就业上比较被动。而工作室制度,一方面,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通过工作室选拔、项目制作以及各级各类比赛,都会让学生为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完成工作室项目中,学生能强化自己专业技能,发挥个人特长,创新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团队工作也为学生的个人价值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现场所,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1.2促进专业教学革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主要承担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大部分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企业从业经历,项目制作经验过少甚至没有,因此在推行工作室制度的过程中会出现专业技术能力缺失,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等情况。因此工作室制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亲临生产一线,对项目的制作、发布、推广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亲身参与项目制作,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结合社会实践、行业实际,教师们可以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做出一定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就业。

1.3促进产教融合,提升育人质量

在推进工作室制度的过程中,邀请企业参与进来,设计教学项目,同时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境,从团队构建、项目制作流程、项目的推广与发布等方面完全以企业的模式实施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就业前已完全具备在企业工作的能力,就业后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融入企业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学习,每一届学生都能完成很多优秀的作品。一方面,这些作品可以将优先购买权以及版权转让给合作企业,以深化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托工作室自主创业,将制作的内容向社会发布,扩展公司业务范围,同时也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工作室即公司,各年级学生在里面互相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教学泛而不精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通常包含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其中技术主要涉及计算机领域,例如编程方向,而艺术主要包含了平面、建模、动画摄影摄像等方向。技术方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艺术方向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审美基础。总而言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多而杂,大多院校设置教学计划时均会受到专业教师以及院校背景的影响,通常偏理工科学院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时偏重计算机方向,而综合类或者艺术类学院开设课程时又会加大艺术类课程的比例,这导致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科定位比较模糊。因此,多数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较多,涉及的面较广,教学泛而不精,同时大多课程为课堂讲授或者机房操作,缺乏项目实践环节。

2.2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存在差距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仍旧比较传统,主要以课堂讲授以及上机操作为主。教师们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学生作为授课主体,课堂中教师选取教材案例进行讲解与操作,按部就班,缺乏新意,而学生们则被动接受,在课堂上只是照搬老师操作,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数字媒体产业变更很快,技术更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是大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少,这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忽略了社会需要和行业实际。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技术水准达不到行业要求,甚至就业面试时对于当前行业实际一问三不知,陷入十分被动的就业局面。

2.3教学内容统一,忽视学生个性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学生想学什么,学得怎么样。通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都以教材中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无论学生学的快慢,教学的内容是统一的。大多数院校一个专业班级一般学生数为40-50人左右,但是每门课授课教师只有一名,同时完成理论以及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最多出现的问题如下:一是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进度会有差距,一般遵循“181”模式,即10%同学进度较快,80%进度保持一致,还有10%同学进度较慢;二是学生学习进度不同导致学习兴趣的降低乃至丧失,进度较快的同学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会降低继续学习动力,进度较慢的同学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进而丧失学习兴趣;三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不同,想从事的领域也不一样,学生应当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模块,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择业、就业做好准备,而当前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会让这些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得不到良好发展的机会。

2.4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工作室制度,工作室指导教师基本是专业教师,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师资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专业教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企业从业以及项目制作经验都偏少或者没有;二是企业专兼职教师指导时间次数比较有限,只能在教学上起到补充作用;三是从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一般来源于技术与艺术两个方向,专业大多为计算机类、艺术类方向,在进行项目指导时既是优势也是弊端。技术方向教师偏重技术,却忽项目制作的艺术性,而艺术类教师对专业技术方向又了解不深,在虚拟现实、全景以及编程等方面指导困难。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构建

目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作室制主要做法:一是以专业技术过硬教师为指导,同时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引入企业项目,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项目的制作;二是从大一起,结合专业课教师意见,开展工作室同学录用考试,选取部分优秀学生为工作室成员并展开课外培训,在大二一年中参与项目制作以及各级各类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与特长自愿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并由学生自定负责人,负责人一边负责各自团队的工作进展和制作的具体事务,一边直接与指导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沟通。参照企业工作的团队构架,可以保证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项目按量按质完成的关键保障。

3.1以学生为主体

人才的培养不能离开产业的支持、行业的需求,必须根据社会实践经常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与目标。工作室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实践与生产结合起来,通过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工作室,引入企业项目,开展教学与生产工作。在工作室学生选拔培养的过程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一是根据工作室方向对学生进行选拔,选拔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方向项目制作中需要哪些技能突出的学生,择优录用,为以后制作项目进行分组奠定基础;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要根据项目实时调整优化学生分组;三是着力培养学生负责人与技术骨干,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参照企业模式培养工作室学生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对接,管理与沟通工作以及技术骨干同学主要负责项目的制作以及相关技术实现。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也给予了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与擅长的专业模块,选择加入不同方向的工作室,同时选拔也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

3.2以教师为主导

工作室制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引入、指导、学生的管理,以及项目的申请与研究等工作。因此在工作室制度推行的过程中,一是我们需要与企业相互利用优势资源,共同培养优秀职教师资。专业要积极推进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走出学校,进入全国知名企业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让专业教师在企业要亲临生产现场,熟悉数字媒体项目的制作与发布流程,并且亲自实践,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制作中,通过项目制作整合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挂职锻炼结束后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向教研室教师专题汇报,对其他教师起引领作用;二是积极联系企业深化合作,以项目制作成果的优先购买权以及版权转让为条件,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水平高、有丰富项目制作经验、符合从教基本要求的企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工作室师资队伍中来,从而带动工作室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在项目指导过程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要一起开展指导工作,在提升项目技术性的同时也保证项目的艺术审美;四是依托专业工作室,教师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并通过这个平台展开学习讨论,促进共同发展。

3.3以企业为纽带

企业在工作室制度中主要起到纽带作用,帮助象牙塔里的专业教师、学生与社会生产实践产生联系,认识了解行业的需求与企业项目的制作流程。企业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决定了工作室的教学导向以及制作的项目质量。一方面,引入的企业项目应当遵循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课程教学实际,例如教学软硬件条件,同时专业教师一定要通过社会调研等方式在对企业岗位需求以及行业实际进行分析后,以模拟职业环境为基础,结合企业兼职教师意见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要参与到工作室项目中,根据真实项目需求成立项目组,设置工作岗位,以实际企业标准实施和控制整个项目,彻底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工作中实现职业角色与学习角色的结合。再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与合作企业交流,着力打造校企交流平台,按照行业以及课程的质量标准,并结合项目制作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共同进行研讨,共享资源,学习使用企业的技术资料库,同时建立自身的课程资料库以及案例库,在就业创业以及师资培训上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实践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更好地指导工作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4促进工作室对外交流在推进工作室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固守自己的方寸之地,要多与本专业工作室、本校其他专业工作室以及兄弟院校工作室展开交流研讨。每个工作室、每个专业、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工作室不是仅仅靠一个专业就能办好的,也需要学习其他工作室、其他专业的建设经验。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跨专业、跨校成立联合工作室,促进学生的培养,通过教学经验、实践项目、企业渠道的整合工作,对工作室制度进行优化。

3.5“工作室制”运行效果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自2014年起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试行工作室制度,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确定了清晰的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一是依托学校规划建设,联合企业资助,将专业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与工作室挂钩,在影视编辑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极具特色,目前已完成多个优秀的项目,涉及平面、影视以及虚拟现实方向。目前主要成立数字媒体影视编辑工作室以及虚拟现实工作室。二是依托工作室,专业教师已成功申报安徽省质量工程示范实验实训、安徽省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教育部2018年度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等多项省部级国家项目,并通过项目支持进一步推动了工作室的发展进步。三是构建立体化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自2014年起,我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在省部级各项赛事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安徽省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安徽媒体设计创新赛一等奖、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同时推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专业文化。

4.结语

成立专业工作室,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支持、企业资助完善学校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准,在促进产教融合、提高就业率及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提供多元的就业方式等方面,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对学生而言,在工作室中通过提升自己和协助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得以增强,个人与集体得以共同成长。对教师而言,通过工作室制度强化了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对企业而言,通过工作室制度培养的学生团队工作意识强,专业技术能力过硬,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解决了企业招聘应届生难的问题,同时推进工作室制度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整个社会充实优秀行业人才储备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曾筱.西华大学环艺专业“工学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职教论坛,2016(11):60-63.

[2]方志鑫,蔡莉白.工作室制度——创新性人才的摇篮[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23-24.

[3]丁倩,刘艳.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0):8644-8645.

[4]邱建英.基于工作室项目制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5):116-118.

[5]袁全.以工作室为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2017级数字媒体艺术国际班为例[J].绿色科技,2019(21):267-268.

[6]熊伟,邱矗.基于“双师工作室”模式下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0):183.

作者:王璐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