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研究

2021-08-30 01:15:01毕业论文

摘要:在新形势下,作为有关交通领域的事业单位应该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审计不单是组织发展的医师、卫士,更是组织发展的献策者,作为相对独立的角色,对组织能更宏观的把握,能为组织发展提供思路。然而,内部审计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存在一些审计风险,因而需要获得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交通领域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交通;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在我国,事业单位一般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目的,服务于基础的民生活动,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风险问题,因而需要得到监督和改进,内部审计在监督体系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和降低,将可能削弱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需要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一、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辩证关系

在国际学术上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综合来说,大体上都认为内部审计风险是,组织经营管理上存在问题或者财务报告存在重大失实,而内部审计人员并未发现,且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所带来的风险。内部审计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内部审计质量包括开展审计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如:无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有无对审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在人员培训安排上是否合理有效等;而狭义的内部审计质量专门指审计业务工作的质量,即开展审计业务在立项、准备、实施、报告过程中,所能达到的审计目标程度,如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有效可靠,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之间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如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并在此基础下开展审计工作会使流程更加规范化,有助于更全面透视化地发现审计问题,又如内部审计人员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通过推论得出来的审计证据更加能提高证明力,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风险无法彻底根绝,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有助于将内部审计风险降到各方人员都可以接受的较低水平。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现状

1.广义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1)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工作标准的制定存在滞后。事业单位会面临新的业务、新的挑战,而制度往往是落后于现实的,是通过现实的执行去发现问题,再修订相应的制度和工作标准,这中间就存在一定的时间差,需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去总结和发现,甚至少数单位直接没有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因而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2)内部审计机构不具备良好的独立性。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服务于本单位的审计工作。在开展实际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利益和条件的制约。如开展基建工程审计时,为了服从大局,赶超工程进度,可能会适当做出让步,尽可能不干扰正常的工程建设,但也使某些本应及时开展的审计调查改用替代或者推迟,乃至可能直接取消,与会计师事务所相比,独立性显得有点欠缺,这也容易导致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3)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仍有欠缺。人才队伍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许多新来的审计人员都需要一段业务适应期,加上单位业务的不断发展,新情况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融合进审计业务领域,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不足,可能存在未能发现经营管理漏洞等问题,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4)内部控制基础比较薄弱。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和实际运行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如果原有的内部控制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必要的预算执行管理、职责分工、授权审批等程序,或者即便有相应的程序,也仅仅是走形式,而无实质性审查,那么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信息资料失实,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2.狭义内部审计面临的风险(1)会计资料失真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有很多种类,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需要依赖于财务会计资料来进行审计查找问题,如果会计资料本身被伪造、变造过,而审计人员无法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即会带来审计风险。(2)经营管理存在漏洞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也不单单关注财务层面,有时候也会注重经营管理流程的合规性、效率性,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经营管理问题而审计人员未能发现,且做出了不恰当的审计建议,此亦会带来审计风险,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3)审计方法落后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然而有一些陈年数据是纸质化的,需要人工重新录入到计算机系统里,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人为因素的偏差。此外,一些老旧资料可能在办公场地搬迁过程中有所遗失,这些都是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风险。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优化举措

1.事业单位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优化举措

(1)提高单位最高管理层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单位最高管理层重视审计工作将可以增加审计工作人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促进被审计单位人员的配合程度,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增强业务能力,增大审计工作的价值,使单位最高管理层更自觉重视审计工作。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审计工作越发重视,因而落实到事业单位层面,单位领导层大多数已经比较重视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审计人员应该在这种良好环境下,积极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有力支持,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价值。(2)提高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项目之前,应该充分评价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否能胜任该审计项目,是否构成回避问题,如果不能胜任,则需要考虑加强业务培训或者外包聘请第三方机构协助审计,而不可以盲目接受并开展审计项目,这会导致无法发现关键问题,从而导致审计失败。(3)明确审计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项目之前,应该明确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大限度地避免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审计人员负责的业务范围、目标等均应该予以明确,同时被审计单位需要进行的配合力度等也需要予以明确,从而有利于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审计风险,在后续开展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超越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事项,审计人员应该移交给其他有关部门,避免因为超越审计权限而增加审计风险。(4)充分了解单位领导对审计项目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根据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开展的,是服务于领导决策及维护单位廉洁发展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了解单位领导对审计项目的要求,明确审计目的,并在此要求下开展工作,如果审计人员不了解单位领导对审计项目的要求,就有可能制定出与领导要求不一致的审计目标,从而得出与单位领导相违背的审计成果,最终遭到否定。

2.事业单位提高审计质量的优化举措

(1)充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业务内容。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应该充分了解被审计项目的业务内容。如基建工程有哪些业务流程和环节,评估其中的关键风险点,又如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则应该先充分了解该领导人员的背景资料,明确审计重点,在此前提下开展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2)严格遵循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准则。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准则,审计法律法规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依据,审计有关准则是衡量工作优劣与否的准绳,依据有关的执业准则开展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3)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该制定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充分考虑审计的侧重点,同时还可以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等方法降低审计风险。3.建立分级复核制度基层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或错误,审计部门应该建立分级复核制度,审计项目组长、审计部门负责人应该层层进行分级复核,确保最终审计报告无误,没出现严重的遗漏或者误判。

四、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很强的辩证关系,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力举措。在研究中,内部审计风险应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所有的内部审计风险,狭义则仅指代业务层次上的内部审计风险。针对目前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问题,文章在最后思考了一系列优化举措,厘清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不同办法。

参考文献:

1.费璇,费连才.谈提高整合审计中审计质量控制问题.交通财会,2021(01).

2.丁红燕,李冰玉.行业监管能提高审计质量吗?――基于审计师隐性知识的视角.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10).

3.孙艳萍.浅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11).

4.王秋菲,张洛迪,栾丹.大数据下的数据挖掘技术降低审计风险研究.辽宁经济,2019(12).

5.安平.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探析.交通财会,2018(12).

作者:郭凤玲 单位:宁波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