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古代文学教学方法与实践

2021-09-29 12:05:01毕业论文

【摘要】中华文明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国民的行为意识、思维观念、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操具有深远的影响,古代文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也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国学素养;古代文学教学;培养策略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一定的转变。高等教育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前沿阵地,在开展教学改革中,也要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代文学和国学素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渗透国学素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素质,提升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具有正确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因此,高校要将国学素养培养融入到古代文学教学中,发挥其育人价值和育人优势。

一、国学素养培养与古代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互相渗透

国学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其中渗透的不仅是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知识,更是各种思维观念、道德理念和价值信仰的碰撞与融合,是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和学派的文化印记。在开展国学学习中,需要借助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有效解读和深入研究,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相辅相成

通过解读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想境界、创作心境等内容,感受蕴含在作品中的政治面貌、人文思想以及人生哲学。例如在认识“欧阳修”这位文学大家时,通过阅读其文学作品,能够了解其代表的思想,并且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了解欧阳修在书法、农学、经济学以及政治方面的成就,进而对人物进行公正而客观的评价。因此,古代文学和国学素养之间属于相辅相成关系。

(三)全面认识

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评价和审视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可以通过公正客观的心态,对一个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判断。但是在面对国学时,却存在不同的评价标准,将国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界限划分得特别清楚。从学术角度对古代文学和国学进行分析,国学概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包含了古代文学作品,还涉及大量的学派、思想和观念,在研究国学中,不能仅仅针对文学作品本身,还要结合其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开展纵向与横向的深入分析。只有通过对国学的深入分析,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国学,并且加深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二、基于国学素养培养的古代文学教学方法探讨

(一)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摆脱“填鸭式”教学

在开展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以往固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国学素养。首先,应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在各个学科中获得广泛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文学作品中含有大量的故事情境,作者通过情境描述传递思想和情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基于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结合诗文的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品内涵,进而完成国学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蜀道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将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经历融入到情境中,促使情境更具教学价值。其次,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存在本质区别,可以将知识鲜活、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基于古代文学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例如将作家的生平经历,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能够促使课堂更加生动鲜活,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长期的学习后会形成一定的国学素养。最后,应用微课。微课作为一种当前最为流行的教学手段,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性以及互动性,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应用微课资源中,要发挥其师生互动方面的优势,将国学素养融入到古代文学作品中,通过对作品的详尽解读,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学作品的内涵。

(二)组织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略显枯燥,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国学素养培养角度下,教师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在各种活动中形成一定的国学素养。教学活动包括文学讲坛、创作活动、辩论活动、作品表演等,促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向主动欣赏转变。因此,高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文学讲坛。高校可邀请国学大家或者优秀古代文学教师,来校举办文学讲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迎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明确文化讲坛的主题,融入社会焦点话题,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例如针对现代社会道德现状,可邀请国学大家以其为主题,以古代文学作品为载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起到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作用。高校要定期举办文学讲坛,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校园活动,在校园中创设浓郁的国学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国学素养。创作活动。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环境下,对古代文学缺乏了解,文学创作能力更是较为缺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院校可组织开展古代文学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利用文言文进行写作,在长期的训练中积累一定的国学素养。例如院校可设置“校园文言文短小说”比赛,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尝试创作短小说。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院校可设置奖项激励学生。辩论活动。国学是一个繁杂的概念,其中不仅涉及文学知识,更是包含了大量的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精华和宝藏。教师可在课堂中举办各种形式的辩论活动,通过辩论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国学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以“无为而治”和“有为而治”的关系作为命题,组织学生开展自由辩论,教师要做好辩论中的秩序维护,为学生创设有序的辩论氛围。作品表演。很多古代文学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情节性和故事性,教师可利用文学作品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表演,鼓励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读,然后融入自己的理解,编排文学作品舞台剧,通过作品表演能够促使学生对作品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形成一定的国学素养。

(三)以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学习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品中涉及多元的文体、生动的人物以及丰富的词汇,文化特征呈现多元化,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取其中的精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古代文学学习,促使学生获得国学素养的发展。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活跃在大学校园中的重要群体,其以学生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校园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和价值,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将古代文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鼓励学生社团开展“校园古代文学作品研读”,组织文学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研讨和分析中国古代的文学著作,进而提升古代文学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个地方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并且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体系,院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例如与当地的人文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进行合作,组织学生深入到博物馆中对当地的古代人文特色进行考察分析,结合当地的古代文学作品,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当地文化特色的理解,并且形成一定的判断意识和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国学素养的提升。

(四)运用当代意识解读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作品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其中融入了优秀的文化和观念,并且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时代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当代意识和思维,尝试解读作品,缩短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认知距离,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例如针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在解读作品中,如果按照古代思维,会理解为苏轼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出现的思想矛盾。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利用当代思维进行分析,例如在“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中,体现了苏轼面对明月而产生的一种情怀,包含了他的人生哲理和人生观念,认为人的一生必然会经历很多悲欢离合。结合当代意识解读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并且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人生感悟和理解。在学生解读作品中,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理解能力、思维意识和人生观念存在差异,解读的角度也存在些许不同,教师不能干涉学生的解读角度,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求异思维,对作品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在长期的解读和研究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国学素养。

(五)调整优化考核体系

在当前的古代文学考核中,主要以考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衡量,但是这种固化的考核模式,难以对学生的国学素养进行合理评价,影响国学素养教育成效。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高校要对考核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将国学素养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和内容,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提升国学素养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地位。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素养的重视程度,进而在学习中主动提升和丰富自身的国学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将国学素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长期、系统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国学素养,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度研读,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龚红林,王兆鹏,朱向红,等.师范生国学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5):67-71,91.

[2]张晓庆.中国古代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评《中国古代文学史(全三卷)》[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24.

[3]潘殊闲.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刍议[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5(4):93-96.

[4]张亚军.试论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改革——以文学史与作品选的关系为中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98-101.

[5]郗韬.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为中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1(1):41-43.

[6]尚斌.“同名作品串联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以梁代萧绎的《采莲赋》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54-58.

作者:阳海燕 唐红卫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