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21-10-10 11:50:02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论述了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体系、人才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根据存在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突破方式,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数字经济在我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数字经济具体是指利用数字化的技术及知识作为某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网络作为其发展的载体,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经历了高速发展,代表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发一场重要的结构性经济变革。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中明确说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截止到2018年底,数字经济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1.3万亿元,并且其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达到了55%①。从已有的数据可以看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速的新引擎。从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逐渐成熟,所需要的技术条件也愈发成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农村网络用户的数量在2018年底达到了2.22亿,占比6.2%,年增长率为22.57%。2020年,农村农业部发布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指出,在未来几年中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经济将会成为农村建设的发展蓝图。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地域性、周期性以及季节性等,并且从弹性的角度来看,其弹性较小。虽然,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劳动力和土地这两种生产要素,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缺少企业家才能以及资本、数字技术等作为支持,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落后于城市经济。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等现象,金融资源与需求缺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数字经济具有非竞争性、普惠性、非排他性等优势,可以通过与农村经济进行融合发挥其优势,帮助其对缺失的其他生产要素进行增效,产生1+1>2的效果,帮助农村地区解决当前的困境。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可以使用的模式。例如,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发展的精准农业模式、通过提高技术进而降低交易成本的“三农”金融服务模式、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等。通过实践证明,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可以极大的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规模效应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幸福感,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然而,我国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在数字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数据建设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目前,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客观条件是根据数字经济作为生产要素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需要进一步探索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找出两者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数字经济是我国近几年来需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物,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目前,关于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也在学术界引起大量研究,在我国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少有学者涉及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因此,本文将数字经济与“三农”领域进行结合,研究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理清两者之间的现实障碍,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应有的帮助。

二、实践模式

国际上关于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研究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我国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我国特有的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2017年,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快速成长”的书面报告,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为我国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因此,随着这些文件的颁布,我国对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最主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数字经济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

从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三农”的发展一直受到农村金融供给的限制,我国金融体系是由银行作为主导,这也是银行率先进入农村融资市场的原因,但是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会受到成本方面的制约,并且农村对金融的需求较为分散,导致银行很难在农村提供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加之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都会增加银行的成本与风险。因此,银行为主导的传统金融机构需要与数字经济进行融合,通过信息以及数据解决成本的问题,进而降低提供金融服务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还能使传统金融机构与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能够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这种融合的发展模式可以通过大批量、自动化的授信形式,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体系。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保障的农业保险决策创新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加速信息的传递,并且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技术让数据充分得到利用,进而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保险具有诚信、利益最大化、补偿损失等原则,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实现农产品保险价格的制定,为农产品的补偿等机制保驾护航,能够更好的获得最大化收益。一直以来,农产品到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并且传统的农业保险具有较高的人力成本,影响保险公司对农业的发展,导致农业增收和增效发展缓慢。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核心的保险决策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能够形成科学合理透明的新型农业保险模式,提高农民在农业保险方面的意识,降低两者之间的道德风险;其次,建立保险公司与农户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能够让农民直接获取相关收益,提高农民的满足感;最后,这种现代化的保险模式能够让农民充分了解理赔的信息,精确了解理赔的金额,保证了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利于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因此,这种创新的保险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农业保险的发展,节约人力,降低农户的损失。

(三)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农业产业链模式

当前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节点,对于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建设来说是一个大的机遇,政府在农业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的降低了企业在此方面的运营成本以及投入成本,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为接下来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多位一体智慧农业创新模式

在原始农业生产中,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需求逐渐提高,使得大规模生产遇到了一系列限制。数字经济的出现使得农村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能够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获得利益,更好的进行规模生产。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多位一体的智慧农业创新模式应运而生。智慧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高级生产,以云计算为依托进行生产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云计算能够更好的建设多位一体的智慧农业创新模式,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和传递,将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步的变化为优质生产的农业阶段,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目标,保证农业多元化发展。综上所述,我国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已经充分证明,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控制风险发生的成本。两者融合发展可以相互渗透,发展各自优势的地方,提高生产要素的配合使用效率,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需要在摸索、学习中进行发展。

三、现实障碍

虽然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两者融合发展的模式已经得到了实践,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障碍。

(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覆盖还未实现全覆盖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全面的基础设施作为依托,将信息及数据进行获取和传递,这对农村地区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现实的发展来看,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从我国当前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只达到了38%左右,这就说明了我国农村地区对于数字化基础设施缺乏严重,很多行政村还没有银行金融机构网点的建设。这给我国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是在支付结算体系方面还存在滞后,制约着两者融合发展。

(二)高效的数据共享体系尚未建立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和信息将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帮助农村经济进一步改革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对于农村农业数据的收集还不全面,仅仅局限于一部分地区,并且当地政府在进行数据采集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收集到信息也没有一致性,没有形成高效的数据共享体系,无法进行整合,使用率不高。并且,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对于金融的需求呈现碎片化,数据的收集也较为困难,各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并且也导致数据利用率不高,这种情况亟需进行解决。

(三)农村地区缺少数字化专业人才

将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良好的融合发展需要由数字化素养的专业型人才,才能够提高两者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数字化专业人才的建设尚未完善。截止到2018年底,在我国农村地区50多万个行政村中建立了20.4万个“益农信息社”②,累计培训人员超过80万,但是这也仅仅占据农村人口的0.08%。再者,很多农村地区的干部也缺乏相应的数字素养,在外求学的大学毕业生很少回农村服务,导致农村数字化人才缺乏。专业性人才的缺乏就会导致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面临很多困难。

(四)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

数字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数据,我国当前也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来规范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数字经济的规范以及市场运作依然存在需要加强和提升的地方,关于数字经济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及使用还缺少法律法规的,并且数据的采集及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泄露的风险,造成严重影响。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进一步影响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四、突破路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更加广泛和迅速,有利于加强数据分析和共享,从而使得资源达到最大化利用。通过数字经济能够去中心化的优势,可以提高规模效应,帮助实现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建立完善的新型农业化服务体系,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为了更好的实现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进一步落实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

在农村地区应该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战略规划进行落实,根据每个地区的优势进行试验,宣传推广其特色,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是需要根据数据采集,制定相应的标准,提高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二是提高数据共享的能力,鼓励各农村地区进行信息共享、数据互换,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三是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当地特色农业进行融合,进行创新,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尊重农村地区的创新精神。四是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提高理论水平,能够更好的指导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

(二)加快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保证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快速的融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需要在农村地区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在农村各地区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圈。首先,在农村地区需要继续提升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覆盖,将信息技术推广到农村偏远地区,能够让偏远的地区享受到数字红利,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农村地区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其次,加快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使用,提高农村地区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并且积极推进大型互联网企业加入到普及农村普惠金融的队伍中,构建多方合作机制。最后,建立有效的措施保证农村数字经济服务到位,建立安全有效的支付和清算体系,保障农村地区金融获取的时效性与安全性。另外,应在农村地区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其覆盖面,将各种有效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及充分利用。

(三)加快农村地区数字化人才的建设

在农村地区加快培育一批熟悉数字经济技术以及对农村经济的人才至关重要,有利于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一是需要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设,让农村地区的中青年能够获得专项培训,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二是加强在农村地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力度,数字化人才不仅包括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也包括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跨界人才,在依靠大数据、区块链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培养一批愿意扎根基层工作的数字化人才,指导农村地区的生产,建立一个社会网络,积极进行引导。

(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农村地区应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在农村地区需要进行网络空间的安全治理,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建立农村地区数据获取的统一性,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共享。并且,需要在农村地区原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关于数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优化两者之间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傅秋子,黄益平.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8(11):68-84.

[2]何广文,刘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2019(09):73-82.

[3]邓小东.创业农户供给型信贷约束的成因及破解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莫媛,周月书,张雪萍.县域银行网点布局的空间效应——理解农村金融资源不平衡的一个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9(05):123-136.

[5]粟芳,方蕾.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银行、保险和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分析[J].管理世界,2016(09):70-83.

[6]温涛,朱炯,王小华.中国农贷的“精英俘获”机制: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分层比较[J].经济研究,2016,51(02):111-125.

[7]周鸿卫,田璐.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选择与优化——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9(05):58-64.

[8]王小兵,康春鹏,董春岩.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再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18(10):33-37.

[9]洪正,王万峰,周轶海.道德风险、监督结构与农村融资机制设计——兼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J].金融研究,2010(06):189-206.

[10]袁志刚.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基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分析框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06):12-21.

作者:程博文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