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

2021-10-14 10:55:01毕业论文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本科高校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育的问题及现状,分析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并从多个层面探讨本科院校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力求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促进高等教育中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平台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一个。目前,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教育部门与高校所关注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1]。2007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2019年,教育部印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旨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此外,《办法》明确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法》中还明确提出,学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须由校领导牵头组建相关管理协调机构,确定相应的主管部门;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管理、实施细则、支持措施等方面,高校须明确团队负责人职责、确定相关的条例和政策。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国家、院校以及学生共同关心的主题。高校需要从组织管理、项目实施、支持措施、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并鼓励大学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促使大学生将自主创业作为迈入社会后实现个人价值的优先选择。高校要积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的教育及能力的培养,让大学生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与任务。

一、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关注,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扶持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当前国家、社会需要深入推进的重要课题之一[3]。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创业成功率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效不足、转化率低,但这对高校最终的就业指标影响较小,对招生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大部分高校在整个教育环节过程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在实践环节中,部分高校的硬件投入较少,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未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师资配备力度不够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主体,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会直接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目前,国内部分高校通常缺少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一般只能由一些专业教师进行兼职教育,而专业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创新创业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教学环节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教师,导致创新创业效果不显著,而创新创业效果不显著,又会导致高校对创新创业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动力不足。

(三)成果转化渠道缺失

目前,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制度扶持,流程不清晰,没有形成有效的转化渠道。高校内部缺乏校内创新研究与校外公司孵化的有效衔接机制,也缺乏一定的资金资质,难以形成一定的团队效应。这从根本上限制了高校内部创新创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所在。

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强国的根本途径。高校需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毕业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高校须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嵌入日常教学中,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可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而企业的需求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增长,且某些行业由于技术的进步,对于从业人员还出现需求减少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待业大学生数量逐年上涨的情况。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积极引导大学生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这些都是当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4]。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行业及产业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电子等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行业需求的快速变革。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除了掌握行业相关的必备技能之外,还需要对新技术、新产品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外在要求[5]。

三、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潜在创业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大学生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重要保障。高校在日常教学及管理活动中,应积极将创新创业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之外,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者讲座,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要结合一些学校或者社会的创新创业实践或者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此外,可以对创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讲解,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例如,应针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嵌入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配备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教师,开设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创业类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活动。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体系里面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从事教学活动,却是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人员。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引导班级有创新创业理念的学生积极带头参与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以点带面,逐渐在学生群体中兴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在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定期关注学生的状态,结合课堂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志与信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勇于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同时,辅导员应成为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桥梁,将专业教师的理论特长引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积极将科研实践转化为创新创业活动,将提升创新素质训练融入专业学习中。

(二)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

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联合高校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此外,高校应该创建独立的部门,指定独立的领导负责,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制订长期的发展计划,制订相关的激励制度,积极引导高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高校应根据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正常进行。高校可以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师年终考核过程中予以一定的奖励。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定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从制度上激励和激发高校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三)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生培养过程,这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考试方式等各个环节,从课程体系的层面保证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须坚持积极引入创新创业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有偏重地将创新创业思想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引入专业课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可以开设一定比例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尤其是针对一年级新生,可以开设一定学分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课;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类比赛等活动,组织创新创业意愿强,且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参加企业经营管理类培训,进行个性化实践活动;促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组建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实行“人—团队—课程—岗位”模式,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教师、课堂。

(四)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

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需要组建一个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实践和创业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以此指导高校大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创业创新实践训练项目中。其中,通过创新创业者成功经验的分享、开办创业训练讲座、导师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全方位指导等方法,在校大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产生的创业果实,认识到创业不是纸上谈兵,并非只有成功。导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前人经验教训总结出自己的创新创业思路及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目前,在高校中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及实践指导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专业或者管理学科教师,这部分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创业经验和经历,其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需求。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尽快培养一批同时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教师,让这些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例如,在院系层面可以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组建教研室或者教师团队,鼓励专业教师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同时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研究,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水平。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教师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对当地创业政策相当了解,能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相关创新创业政策融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需要组织教师走进社会和企业,通过与社会企业的直接接触,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让教师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进一步提升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五)搭建并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应尽可能地提供创新创业活动的场地、设备、师资等,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类的活动和比赛。高校还可以积极整合专业、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资源,以相关专业为依托,为创业团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孵化平台,让学生在项目推进的不同阶段入驻不同的孵化平台。在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既可以从实践的角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又能为下一步的创业孵化教育做好前期准备。针对创业种子项目,院校建立创业种子项目咨询与辅导机制,由校创新创业咨询中心专家负责,对种子项目提供技术化延伸指导和商业化拓展指导,同时引入社会创投资源,对优秀项目进行孵化。

四、结束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都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了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种情况下,依然需要从根本上多角度、多层次地促进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高元.基于OBE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9(30):73-74.

[2]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伊新华.辽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19-21.

[4]吕莹,陈璧州.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9-71.

[5]陆晗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34-135.

作者:傅启明 陆悠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