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现实藩篱及路径

2021-10-20 20:38:24毕业论文

[摘要]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会影响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进而会影响乡村教师的流动,因此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改革至关重要。针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的内部主体“一刀切”、提交的考评材料“一个样”、校长管理者“一把抓”等问题,提出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应对路径:关注乡村教师群体内部的差异性、重视职称评聘考评材料的灵活性、秉持职称评聘的正确理念,为今后学者研究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提供关键思路。

[关键词]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教师工资待遇

在我国,党和国家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的抓手作用。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推动者,他们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进修、发展机会少;农村教师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类因素的背后,最重要的是工资收入的问题,若只是将“精神信仰”作为乡村教师继续留任的吸引力,而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没有得到实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降低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乡村教师出走”现象愈发严重。如何改善工资收入问题,进一步留住乡村教师?其重要切入点是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结合现实情况,现在教师的职称与工资挂钩,而工资是教师体现个体价值最直接的物质反映。由此可见乡村教师工资与职称评聘二者密不可分。为了改进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进而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国家提供了政策支持。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该计划是针对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启动的,旨在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质量。计划也明确了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种综合改革,需要贯彻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配套性等原则。在该计划发布实施以后,全国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具体政策,贯彻落实计划精神,促进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改革。比如某些地区采取均衡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单设乡村学校特级及优秀教师指标、切实关注教师的教学实绩、重视乡村教师的教育贡献等措施。但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现实问题与应对路径出发,探析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

1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现实问题

为了了解与分析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现实问题,笔者对有关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政策文本进行解读、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显著问题。

1.1乡村教师评聘,存在内部主体“一刀切”的现象

《支持计划》提出了“乡村教师评聘职称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等要求,将职称评聘条件向乡村教师倾斜。倾斜内容涵盖以下方面:首先在论文产出方面,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在从事学校事务中会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对学术规范知识了解相对薄弱,在科研方面存在诸如投入时间不足、学术论文撰写水平较低等困境,那么就不能把学术论文作为职称评聘重要标准;其次在外语水平方面,与城市教师相比,乡村教师整体(除外语教师)外语水平比较低,因此,也不能将外语水平作为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硬性指标。可以看出,《支持计划》切实考虑了现实因素,关注乡村教师教学实绩贡献,尽力破除限制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条条框框。但这些要求只是针对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不同群体的情况所做出的区分,并没有针对乡村教师主体内部进行详细划分,也没有考虑使用不同的评聘标准对乡村教师进行评价。

1.2乡村教师评聘,存在提交的考评材料“一个样”的问题

在同一个省份或者地区,进行职称评聘,都是使用统一评价模板,提交相同的、能反映乡村教师现实情况的考评材料,但是由于乡村教师主体间具有差异性,使用相同的考评材料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位教师的真实情况。比如乡村教师主体中一些年长的教师虽然学历较低,但是教学经验丰富,对学校所做实绩贡献较大,对学生的培养有自己独到的方法,而一些年轻的乡村教师尽管经验较少,但是学历较高,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因此,同一评聘标准不能充分反映这两类乡村教师群体的差异性。

1.3乡村教师评聘,存在学校管理者“一把抓”的情况

每个学校依据每年分配的名额,直接由校长等学校管理者对乡村教师进行名额推荐。在这种情况之下,校长推荐成为乡村教师评聘的关键环节,甚至在部分乡村学校,校长直接掌握着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生杀大权”。但是客观来说,校长只能从较为单一的管理者视角出发,对教师的部分工作进行考评,并不能全方位地对每位老师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教师工作直接面向的主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直接面向学生,学生群体可以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充分反映教师的教学实绩情况,而且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也应该在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中发挥作用,成为评聘教师的重要组成人员。学校管理者的推荐,加上学生、家长的反馈、以及监管机构、社会各界的监督,才可以真正反映每一位老师的情况,有了多元评价主体,每位教师的情况才能被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职称评聘才能够更加公正公平。目前来看,在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过程中,存在内部主体“一刀切”、提交的考评材料“一个样”、校长管理者“一把抓”等问题。笔者看来,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需要做角度上的调整,积极转变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基本理念,充分考虑乡村教师主体内部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让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按照各自真正能力水平进行职称评聘。

2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路径研究

那么综合上述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寻找到合适的职称评聘角度,从不同角度入手对乡村教师进行评聘。

2.1关注乡村教师群体内部的差异性

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不仅要看到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关注乡村教师群体内部的差异性,依据以下三条标准,笔者将乡村教师主体内部划分如下。第一,从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划分乡村教师的类别。第一种是“紧密型”乡村教师,他们自小生活在乡村中,受乡村文化影响、并深刻影响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紧密融合;另一种是“候鸟型”乡村教师,他们工作场域和生活场域相分离——白天乘坐交通工具去乡村学校工作,晚上会回到城镇的家中,没有深刻地融入当地乡村文化。两类乡村教师在其成长背景方面有所不同,经历有所不同,亦对乡村教育的感悟有所不同,因此两类乡村教师需要在稍后提到的“软材料”方面提供不同的职称评聘考评材料。第二,按照从业年限对乡村教师进行分类,由此分为“新手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其一要考虑“新手型”教师群体的切实需求。目前各地方在落实《支持计划》时,优惠政策大多倾向在乡村学校从业25年及以上(边疆地区放宽至20年及以上)的“经验型”乡村教师,那么针对“新手”教师来说,他们学历高,年纪轻,对物质生活环境有更高的要求,但依据计划要求“新手型”教师需要从业多年,才能享受职称评聘的优惠政策。而基于一些偏远乡村仍存在一些不利的客观环境因素,刚入职教师很有可能一入职就离职,不会从业到享受优惠政策的年限。有鉴于此,应该切实考虑“新手型”乡村教师的迫切需求,改进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其二要重点考虑“新手型”教师和“经验型”教师的差异性,据此制定不同的评聘标准。比如老教师虽然在学历方面不如新手教师有竞争力,但是更具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新手”教师学历较高,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教学法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基于此,应该对两种教师的评聘材料做区分。第三,按照教授主课副课不同类别的乡村教师进行分类。现在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更加倾向于语数英等主课老师,政策向音体美学科的教师倾斜较少,那么对于副科老师来说,从教积极性有所下降。为了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对主课副课教师两类人群的职称评聘进行协调。因此,应该将不同类别的乡村教师进行主体分类,对其进行职称评聘。

2.2重视职称评聘考评材料的灵活性

乡村教师职称评聘需要提交真实反映本人的工作水平的考评材料,由于乡村教师内部主体具有差异性,那么要想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还需要对考评材料进行灵活处理。基于此,笔者将提交的考评材料划分为“硬材料”与“软材料”。“硬材料”是指乡村教师的学历、论文等硬性指标,此类标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乡村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做出改变。相比年轻乡村教师,从业年限较长的老教师可能学历较低,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较弱,那么,“软材料”的出现正是为了弥补老教师“硬材料”略显欠缺的情况。“软材料”指的是一些无法用数据衡量的指标,比如教师对乡村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努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所提供的支持,以及老教师们自身的丰富教学经验。这种“软材料”能较好地反映老教师的工作实绩,弥补老教师“硬材料”的不足。“软材料”和“硬材料”进行灵活搭配,对不同教师采取不同的评聘标准,这个标准将最大化反映每位老师的真实情况。但是这个“软材料”目前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维度,同时“软材料”和“硬材料”之间如何进行合理的占比,这都是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2.3秉持职称评聘的正确理念

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评?部分观点认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乡村学校的校长左右教师职称评聘,将名额倾向部分老师等问题。单一主体对乡村教师进行职称评聘会导致评聘过程不公平不公正等现象的发生。基于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建议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应秉持“教师评聘多主体,评聘流程透明化,评聘审核严格走”的理念。“教师评聘多主体”意味着,除了把校长作为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主体,为乡村教师考评打分,也要把学生和家长纳入乡村教师的评聘主体,综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将其对乡村教师的评价作为评聘标准的一部分,这样综合多方意见对教师进行评聘,让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结果更加公正公平。“评聘流程透明化”指的是,在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时,从开始到结束,整个流程要在相关部门的门户网站、学校信息栏,面向全社会人员进行公示,每一步流程都需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这样就确保整个评聘流程公平、公正、透明,为乡村教师免除了后顾之忧。“评聘审核严格走”是指,在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流程结束之后,相关监管部门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由上级部门进行不定期地审核,切实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进行监督审核。

3结语

尽管国家提出的《支持计划》中的部分措施,区分了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主体的不同情况,据此采取了不同的职称评聘措施,但是以往的研究是对许多省份地区贯彻落实该计划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出了重重问题。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希望从乡村教师主体内部入手,对评聘的材料、评聘的主体进行区分,针对不同的主体采取不同的职称评聘标准,完善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让每一位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更加“契合”自身的付出情况,无论是“经验型”教师还是“新手型”教师,语数英教师还是音体美教师,都能够将职称评聘与乡村教师的真实情况相“契合”。“契合”不仅体现在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差别时表现出的不同,也需体现出乡村教师主体内部的差异性,进而制定职称评聘时的不同标准。政策如何改?道路如何走?复杂的乡村环境造就着复杂的乡村教育,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总结出适用于一般的普遍性规律,并将此运用于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改革之路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周钧.农村学校教师流动及流失问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1):60-67.

[2]冯帮,陈文博.乡村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对“会宁县教师集体出走”事件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01):83-90.

[3]庞丽娟,杨小敏,金志峰.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困境、影响与政策应对[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01):31-36.

[4]王红,邬志辉.乡村教师职称改革的政策创新与实践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42-47.

[5]王晓生,邬志辉.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结构矛盾与改革方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70-74.

作者:王晓桐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