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研究

2021-01-20 22:55:01毕业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取决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由于本体、客体及环境的多重因素,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出现师德失范行为。通过划定底线、亮出红线、规划路线,以完善监督评价体系、构建长效体制机制、全过程育人为目标,从而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标本兼治,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失范;纠偏机制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位要素。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教师存在师德失范行为,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构建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的力度。

一、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首位要素

1.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前提。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自然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因此,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尤为关键。当前,要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前提就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是要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确保高校教师能够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拥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是要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要让高校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性,以帮助他们坚守道德底线,杜绝学术不端、学术失信、言行失范等问题的出现。三是要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教育和大局意识,引导高校教师将个人发展、教学科研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多措并举提升教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2.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之本,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1]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一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准确方向,把师德师风建设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好、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应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共同推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完善与创新;强化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以教师本我的“人才培养”带动形成“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格局。二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新时代对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要求是“高水平”,要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强化对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体制机制,以此推动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风学风。三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独特名片。高等教育应该主动探索,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树立高校教师积极正面的时代形象,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使他们以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更好地推动社会和高校加快形成更多切实有效的联动机制。

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构建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高校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尊重。但是,也有个别教师放松自我要求,不能认真履职尽责、教书育人,甚至出现严重师德失范行为,损害了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2]对此,高校要构建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纠偏机制。1.将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评价的首位要素。高校要以完善评价体系为导向,引导教师自发加强思想道德品质学习,选择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衡量标准,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予以客观真实的评价,明确底线,切实把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职业道德等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师风档案,准确行使思想道德品质的“一票否决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形成长效监督考核机制,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切实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办学道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多维度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新体系。[3]首先,高校应进一步规范高校教师履职履责意识,夯实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严守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等行为准则。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失范行为受理与调查处理机制,坚持权责对等、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其次,构建课程思政新体系,落实思政育人新实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主渠道深度融合,挖掘和运用好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抓手,以系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体把握、综合运用,将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工作及学生成长成才三者之间的规律紧密联系起来。[4]同时,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交流,切实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的问题,将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提炼后融入教育教学中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对标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已经更加趋向于“优质和公平”,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专业素养都过硬的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这也为高校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重视准入门槛的基础上,更多彰显道德品质的“本位价值”,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融合。[5]一是“爱事业”,要坚持以德施教,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把教书育人的事业记在心上,时刻牢记作为人民教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责任。高校教师既要承担起给学生传授真理、传授科学知识、传授专业技能的“教书”职能,更要肩负起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育人”职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二是“爱自己”,要坚持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相统一。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要求,始终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博的业务学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熏陶学生,营造“爱己及人”的师德师风氛围,推动自己和学生不断向卓越迈进,最终实现“言传与身教相统一”[6]。

参考文献:

[1]袁进霞.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

[2]曾仲权.从“红七条”到“红十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与“新常态”特征[J].教师教育学报,2019,(1).

[3]倪邦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2).

[4]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

[5]鲁烨.教师专业发展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5-03(4).

[6]杨胜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着眼于“四个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作者:房侃 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