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电视剧多模态隐喻意义研究

2021-05-11 21:45:01毕业论文

摘要:多模态隐喻在电视剧中通过影像、声音、色彩、文字、构图、蒙太奇等多模态符号来建构文化语境,传递文化信息,表达文化内涵。本文在多模态理论基础上,以“奋斗”主题电视剧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分析,以期立足新时代,探讨电视剧中体现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奋斗精神;电视剧;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

“奋斗”既是一个“亘古不变”,又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词语。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已成为当代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刻苦追求的宝贵精神品质。新时代以来,以“奋斗”为主题的电视剧高度赞扬了共和国征程路途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人物、民族英雄和时代楷模。这些电视剧以温暖的、有内涵的、发人深省的现实题材激发了人民群众心中满满的爱国情怀。

一、多模态隐喻

随着认知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隐喻已从单一的语言学模态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多种模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复杂式概念。语言学家Charles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在著作《多模态隐喻》中提及这些模态主要包括:1.嗅觉模态;2.味觉模态;3.触觉模态;4.图像符号;5.书写符号;6.手势符号;7.口语符号;8.声音符号;9.音乐符号。Charles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指出,模态即借助具体的感知过程来进行阐释的符号系统,单模态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而多模态隐喻是源域和目标域都分别完全用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在国内学术界,赵凤秀将多模态隐喻定义为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相互协作进行隐喻意义的建构,模态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从而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例如,音乐属于单模态隐喻,只依靠人类的听觉模态进行隐喻意义的建构,但音乐剧就属于多模态隐喻,综合运用了人类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通过两种模态充分调动人类的生理感官系统以及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多模态隐喻概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在认知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各种感官系统接受来自外界不同的信息,在其文化背景、知识体系、价值理念、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产生富有个人特色的独特理解。在仅凭语言文字进行表意的基础上,更加生动形象,且具有创造性。现阶段,国内基于多模态隐喻这一新兴概念的研究主要以政治漫画、公益广告、商业电影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在电视剧领域的研究稍显欠缺,因此本文试图借助多模态隐喻理论,通过对“奋斗”主题电视剧进行研究,阐释新时代下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思想主义、价值理念、人生目标、理想追求等。

二、“奋斗”主题电视剧的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

(一)“革命”类型中“战争”的隐喻

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民族饱经战争、动乱之苦,大大小小的战役使中华大地破败不堪、一片狼藉。无数的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失去了美丽家园和亲人朋友,也牺牲了珍贵生命。在《可爱的中国》《伟大的转折》《太行之脊》等反映“革命”这一类型的电视剧作品中,战争成为导演、编剧等施喻者的源域。英勇无畏、不惧生死的士兵形象,烽烟四起、战火弥漫的空间环境,炮火声、枪击声、呐喊声等共同建构成了源域。它们与现在的和平自由形成映射关系,产生极其鲜明的对比,向大众隐喻了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表明今天安逸的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传递出当代中国人民应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珍惜当下、放眼未来以及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谋大计的深刻意蕴。电视剧《绝境铸剑》中,李化成坚定地对吕臻说:“我们指挥员不能犯错,犯错了就是致命的。一旦犯错了,松毛岭阵地就会失守。中央军委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就完不成。”这隐喻了红军战士内心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战争的万分艰难,传递出高昂的坚定不移的红色革命精神。一大批国民党士兵举着枪冲进红军所在阵地,指挥员却告诫大家一定要节省子弹,隐喻出红军战士崇尚勤俭节约的美德以及当时革命条件的艰苦。在生死攸关的紧急情况下,节约一发子弹的后果可能是丧失一条鲜活的生命,借以警醒当代中国人民应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战争打响,突然倒地的尸体和溅出的红色血液映入观众眼帘,此外还有迅速升起的黑白色硝烟、高高飞起的泥土和熊熊燃烧的战火。冒着火星扔出的手榴弹以及被炸飞的士兵、树木、石头等混合在一起充斥着整个画面。射击声、中弹声、火炮声、爆炸声、倒地声、泥土飞扬声、树木中弹声加上节奏紧张的配乐声,令观众神经紧绷,极度的恐惧逐渐蔓延开来。画面中红军战士依旧目光坚定地瞄准前方的敌人,咬紧嘴唇,双手紧持着枪,面对飞速射来的子弹毫不畏惧。大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不断切换。这些内容通过多模态隐喻了战争的冷酷无情、生命的脆弱不堪、士兵的英勇无畏。绝境之中,红军独立营所展现的革命情怀温润人心、激荡灵魂、启迪心智,对于当今青年观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也传达出中国人民应当彰显民族主义英雄气概和炙热的爱国情怀。

(二)“改革”类型中“创业”的隐喻

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号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冒着巨大风险和阻难,依靠自身的努力尝试摸索出一条从未有过的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身实力,体现出“改革”一代人的“奋斗”精神。顺应历史大潮流,城市、农村都践行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不少城市和农村的个体人员远奔东北、沿海、首都等大城市,开启了生命中难忘的创业之旅。中间许多人成功了,凭借自身的谋略智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在社会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无数人眼中璀璨夺目的“成功人士”。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失败了,不仅赔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欠下一身债务。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敢闯敢拼、努力奋斗,哪怕结果是失败也不应气馁。电视剧《在远方》中,男女主角姚远和路晓欧之间的人物关系几起几落,男女主角之间的人物关系隐喻了创业征途的穷困与磨练,也隐喻了人生感情的美好与高尚。高畅和姚远两人是好兄弟,姚远对待高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虽然高畅是个认真做事、踏实能干的小青年,但是因为喜欢霍梅选择背叛了姚远,就此剪断了两人之间的兄弟情。由于在事业上的利益争夺,霍梅设计陷害姚远的公司,高畅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帮助姚远解决危难。但是在警方查明真相以后,霍梅面临审判入狱,高畅为了心中纯洁美好的爱情救下了霍梅,并代替她获罪入狱。这隐喻了创业上利益关系的分明、创业之路充满荆棘坎坷,但也鼓舞世人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相信真善美的存在。姚远摆了一场“鸿门宴”邀请曹经理、刘经理等来家中做客,伴随着诡谲的配乐声,姚远起身为大家倒酒:“我向大家伙呢讨教一下,你们的经验”。这隐喻了创业者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公司长远发展着想,为广大基层工人争取权益的可贵品质。“得民心者得天下”,该剧借此传递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

(三)“新时代”类型中“科研”的隐喻

在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引下,党、国家、人民开启了全新的征程。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进一步跃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华民族揭开了伟大“新时代”的序幕。在这一时期,秉承着国家“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我国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多彩,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质量科研成品。这些研究成果都来源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他们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发扬民族可贵的砥砺“奋斗”精神,大力弘扬“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柴加薪。电视剧《最好的时代》中,胡冰卿为观众塑造了一位逼真鲜活的人物形象———林真一。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有高度的自主创新精神,是一个知识渊博、勤奋好学的女孩。她热爱祖国、专注事业、嫉恶如仇,又是一个善良、心细、充满正义感的女孩。她渴望甜蜜纯真的爱情,她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她帮助陷入困境的伙伴,她挑战实力雄厚的对手,她敢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她的内心燃烧着烈火,满怀着激情。创作团队打造了一位洋溢着青春热情、个性多姿多彩的现代新青年女性形象,向观众隐喻出新时代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奋斗”精神,激励着广大女性朝着更加崇高的目标前进,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剧中,林真一在事业上面临多次不顺与失意,首先是海归高铁工程师谭靖洲带来的冲击,其次是解决高铁动车创新研发带来的难关,最后是国外同行业明里暗里带来的竞争。但是都没有打倒坚如磐石的林真一,这个拥有内心强大小宇宙的女孩越挫越勇,成功让“中国制造”名扬海外。这隐喻出人生处处面临挑战,生活中时常会有不如意之事,每个人都是如此,但每个人又都可以成长为更好的人。要积极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而非沉浸于抱怨、哀叹和悔恨,重新振作起来,朝着希望前行,最终会克服一切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三、结语

以“奋斗”为主题的电视剧综合运用视听语言技巧,通过影像、声音、色彩、文字、构图、蒙太奇等多模态符号来建构隐喻意义,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达主题思想、传递观念内涵、传播民族文化、传承价值理念,赋予现实生活以美好的希冀与高尚的理想,激起振奋人心的伟大力量。同时,这些剧作也促进了文化交流进步,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ForcevilleCharlesJ,Urios-AparisiEduardo.Multi-modalMetaphor[M].Berlin:MoutondeGruyter,2009.

2.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01):1-10+112.

3.陈松云,杨劲松.意义、表达与结构的三维统一———论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的哲学思维[J].外语电化教学,2014(03):14-19+61.

4.冯德正,张德禄,KayO'Halloran.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当代语言学,2014(01):88-99+126.

5.李博.电视剧《绝境铸剑》:于绝境中淬火成钢、铸就军魂[N].中国艺术报,2020-01-15(003).

作者:杨鑫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