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民间手工艺现状及传承策略

2021-05-12 22:05:01毕业论文

摘要: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构建着中华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体系,它代表着回族民间艺术的勤劳智慧,为中华民族艺术增添了无限光彩。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有着种类多、样式巧、色彩艳的特点。通过对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现状梳理和传承策略的探讨研究,结合学科发展趋势,探索民间手工艺的传播策略,为关中地区回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与建设作出思考。

关键词:关中回族;手工艺;现状;传承

民间手工艺的存在,建构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本着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尊重民族传统的考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颁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旨在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上陕西曾是中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陕西的回族人口主要居住在关中地区,沿渭河两岸分布,西至凤翔,东达大荔,与中部西安地区连成一片。由于此种地理位置的分布,将该地区的回族称之为“关中回族”。相较于“西安回族”,“关中回族”的称谓涵盖面更广,历史的厚重感也更加强烈。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作为民间艺术大的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对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现状的梳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而这也是对民族档案资料的有效搜集与整理。

一、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现状

回族民间艺术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与传统文化,其中主要以民间手工艺的表现为主,民族特性浓郁。元代回族的“大食瓶”堪称经典,制作精美,造型美观,形态高雅,被称为回族民间艺术中的精品。除此之外,元代回族还擅长加工金银首饰,造型灵动精巧,美观大方,样式丰富,受到大众的追捧。明朝回族在制铜和制瓷方面有所成就。这是根源于伊斯兰文化,铜器的性质极具民族特色,如宣德炉制作的铜器,从选料到装饰式样,极为精美,富于浓郁的民族特色。制瓷方面,“回青”是最为重大的贡献,这种原料的运用,可以在瓷器上将“回回花纹”与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龙、凤、梅、竹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清代以来,回族的民间手工艺发展相对广泛,种类多样,有回族制作的陶瓷花瓶、陶瓷盘碟、玻璃画、箱框画、熏香炉、盖碗、地毯、刺绣、纺织以及建筑中的石雕、砖雕和木雕等。(1)现在,民间艺术已经不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机械化大生产在工业领域的强势崛起,传统的手工业逐渐被机械化大生产取代。分析原因:其一,标准化的机器大生产,以极低廉的价格与高效的生产迅速抢占市场;其二,由于多数民间手工艺具有口头性、活态性的特征,依赖心口相传的方式,导致传承困难,资源搜集匮乏,民间手工艺陷入到后继无人的地步。为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先后三次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陕西省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便是涉及关中回族的非物质文化。同时,由于回族分散全国,因此关中回族与其他民族共同拥有着同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刺绣等等。今天的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主要有刺绣、剪纸、面花、雕刻、镜子、地毯等,各具特色。由于时代的变迁,民间手工艺的时代特性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对于回族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它不像维吾尔族和藏族具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回族居住的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因此回族的民间手工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二、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研究概述

时代发展,在工业化浪潮之中,制作精良已然成为奢侈,批量化、流水线成为商品经济的基本准则。亦或是时代的遗落,手工艺的保留着实不易。柳宗悦在《日本手工艺》一书中提到:“手工业的纯真本色和独特魅力值得传承。机械化冲击下的手工艺日益式微,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手工艺的优点和益处。”(2)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中回族的民间手工艺。

(一)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在全国各族之间均有突出性代表。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剪纸艺术、山西中阳的中阳剪纸、河北蔚县的蔚县剪纸、江苏扬州的扬州剪纸、陕西安塞的安塞剪纸、山东高密的高密剪纸等等。这些剪纸艺术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回族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回族剪纸最为著名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伏兆娥和田彦兰,较之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剪纸艺术的相对集中,关中回族的剪纸艺术较为分散,普遍分布于各个回族聚居区之中。同时,回族剪纸技艺的保存也存在地区差异,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城市及其周边对于手工艺保留下来的较少,而偏远乡村地区则保存较为完好,承袭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关中回族的剪纸艺术是回族妇女在茶余饭后,农闲之时,抒发情感的一项艺术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回族剪纸内容丰富,品类繁多,重点在于表现回族民族特色。剪纸作品多出现于窗户、墙壁、顶棚、箱板之上,尺寸依照布局形态而定。题材方面有我们熟悉的《十二生肖》、《金鸡报晓》等动物形态,还有表现农家生活的《吉(鸡)庆有余(鱼)》、《五谷丰登》等。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艺人根据生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剪出的,作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艺术手法的要求,完全是回族妇女凭借一把剪刀、几张彩纸,随心所欲表现自己的方式,也为生活增添了几分美感。回族剪纸是回族人民对于自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们借助剪纸艺术大胆表现,巧手点缀,展现着艺术的魅力。

(二)刺绣艺术

关中回族刺绣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被认为是回族民间宝贵的传统艺术。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回族刺绣在各地区之间广泛流传,同剪纸艺术类似,刺绣依旧是回族妇女中流行的一项民间活动。闲散之时,三五成群便开始忙碌着刺绣活计。关中回族刺绣的种类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大多为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如手帕、枕头、钱包、衣襟、汗巾、针线包、花鞋、裹杜、香包等。刺绣作品色彩运用上多以黑、白、藏青、深紫色作为底色,红、黄、蓝、绿作为花色,底色和花色互为对比。刺绣的装饰图案以花草和几何图案为主。图案撷取大自然中的植物花叶,再经过回族妇女的个人想象,创作出枝叶、花蔓和谐统一的刺绣作品。另外,由于受到伊斯兰文化的熏陶,装饰图案还会用阿拉伯几何图形或云纹图样绣为花边。关中回族的刺绣艺术图案精美,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穆斯林群众的喜爱。

(三)面花艺术

面花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关于面花的记载。如今,面花艺术是民间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著名的面花艺术有陕北子洲县的“子推馍”;山西定襄匠心独具的花馍;山东风格独特的面花;以及甘肃陇东一带的礼馍等等。下面笔者重点说明的是独具异域风情的关中回族面花艺术。回族面花艺术凭借精湛的技艺、绝佳的味道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各地游客的好评。据记载,回族面花最早流行于元代,在继承阿拉伯文化的基础上,广博众采,完成多方面融合形成今天回族特色的面花艺术。关中回族面花在造型上多取材于自然和生活。常见各类花草、蝴蝶、鸽子等形态。此外,受到阿拉伯文化影响,采用卷草纹和云纹之类的几何图形作为装饰。制作技法方面运用擀、切、揉、捏、搓、挟、挤、压、画、点染等多种手法,创作出形态精巧的面花作品。比如西安回民街常见的撒子(图1)、油酥花茧、油酥脆花、油圈、千层糕、白牡丹、红花绿叶、云纹岁糕、卷草形馍等。随着时间推移,面花艺术从实用走向了观赏,成为一种艺术品,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四)雕刻艺术

关中回族的雕刻艺术类型有石雕、木雕、砖雕和灰泥雕四种。雕刻艺术主要用于清真寺、拱北以及住宅建筑。在《回族雕刻艺术》一书中,作者讲述了回族雕刻的重要构件,除了建筑结构精妙合理,在装饰上极尽雕梁画栋,形成了回族自己的类型风格。关中回族的木雕艺术雕刻于房屋门梁、窗户、案几等部位,雕刻图案民族特色鲜明,多以花卉、动物、阿拉伯经文为主,几何图案为辅,主次分明,技艺精湛。砖雕艺术则是以雕刻为主,青砖上刻有各式花卉,有翠竹、荷花和阿拉伯几何图案等,画面整体生动活泼,主题感强烈。石雕艺术与砖雕艺术较为接近,不过在图案装饰上多了些博古纹和阿拉伯书法。雕刻技法上更多以浮雕和透雕为主。关中回族的雕刻工艺形成了自身民族气息,在西安回民街旁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中便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回族雕刻艺术(图2-3)。

三、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策略

综合分析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最为主要的矛盾在于手和机器的不同。手是一种温度的体现,是心手相应的表达,机器则没有情感。民间手工艺是匠心之作,是今天提倡的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对于回族民间手工艺的思考,简单说来是民族特色的展示,对于国家而言手工艺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完善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文化普查

综合研判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发展状况,需要深入民间,走进田野,完成文化普查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通过文化普查,梳理脉络,全方位了解和掌握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重点了解由于天灾人祸或其他原因中断或消亡的传统手工艺。近年来,众多学者整理编著了关于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著作,学者李建彪的《关中回族民俗》介绍了关中回族的历史变迁,对关中回族宗教信仰习俗、节庆习俗、游艺习俗进行描述和研究。还有杨光著《回族雕刻艺术》,讲述回族雕刻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在装饰上极为讲究,形成回族建筑自己的类型和风格。但是整体来看,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统筹性的整理+研究著作相对较少,这也是无法引起对关中的回族民间手工艺足够重视的原因之一。

(二)依托地方高校传承民间艺术

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有着种类多、样式巧、色彩艳的特点,一方面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追捧,一方面又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人才危机。如何使地域性民族民间手工艺打破被遗忘的尴尬呢?笔者认为,传承发展地域性民族民间手工艺应依托地方高校,地方高校有优势更有责任构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体系。陕西地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74项、省级604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较好地形成了陕西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生态圈。地方高校如何做好地域性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健全研究团队资源将传承人以优秀人才方式引进高校,传承人为主导,专业教师为辅助,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理论+实践的民间手工艺教学方式。当前,关中地区多所院校开展此类教学模式。如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形成以传承人+专业教师相组合的教育模式,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全面的教学活动。2.建立交叉学科平台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需要整合多学科,通过交叉学科的融合,构建民间手工艺的学科体系。同时,建立实践基地,成立手工艺传承人工作室,为学生开展知识普及、开发学习调研项目、展开各项活动提供条件与保障。

结语

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作为众多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回族民间艺术的勤劳智慧,为中华民族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作为实用艺术的民间手工艺,其自身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既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统一性,如从剪纸艺术、刺绣艺术和面花艺术中汲取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保留了典型的地域风格,如雕刻艺术和制镜艺术,具有独特的回族风格。关中回族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对于地区和国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手工艺的魅力值得我们去保护、研究和传承。

作者:郝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