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2022-01-22 10:38:34毕业论文

摘要: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更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监控。但是,目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在管理意识、管理机构、预算编制、运行监督、评价体系、考核机制、评价结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这些方面进行优化,实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颁布以来,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以及有限财政资金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保证其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稳中有升。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的内容,采用绩效管理理念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是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平稳运行,实现高校财政资金利用的最大化。为此,高校要不断革新管理思维,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持续优化,从而实现高校各项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利用,推动高校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一、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把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实现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为高校发展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优化高校预算管理有利于高校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实现预算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在新会计制度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具体实践环节中效率比较低,不能有效地指导工作。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促使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更具科学性,从而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有利于建立健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合理公正,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的依据。新会计制度实施后,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对绩效目标进行有效管理,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有更明确的目标,这就能够促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有利于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监控

预算绩效管理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能够合理使用,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在新会计制度下,优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监控的目的,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要求把绩效管理的优势运用到预算管理中,比预算管理更科学、更有效,是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绩效管理,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解决,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最大的成绩。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新会计制度推行后以及《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实施和实践,但是工作开展时间不足,整体上还未形成绩效意识,高校的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方式还未全面接受,在工作中很少运用。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高校部分员工的管理意识比较落后,对绩效管理的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实践,这种管理模式并没有发挥价值,流于形式。此外,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利用时间比较短,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还应不断完善,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再加上没有得到重视,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应用还需要加快速度。

(二)预算绩效管理机构不独立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相应的管理机构来统一指导安排,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欠缺,没有专门的独立机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即使新会计制度推行以及《意见》发布以来,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仍是财务部门负责,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还未成型。这一情况严重影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监督,严重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展开工作。

(三)预算编制上缺乏绩效理念

预算编制是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绩效目标的设置,但是目前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绩效理念,忽视绩效目标的重要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绩效目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时不能做到全面到位,科学性较低。其次,预算编制不合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在预算编制上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的问题,给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实施不到位以及效果不明显问题比较显著。

(四)预算绩效运行监督不到位

预算编制之后就需要按照计划进行执行,以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但是目前来看,在预算执行中各高校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监督不及时难以实现预算的目的。首先,预算执行“前松后紧”,前期工作进度太慢致使后期执行中出现资金浪费的问题,这一情况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影响学校各项工作。其次,部分高校在预算执行中出现偏差问题且偏差率较高,这说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督工作没有及时发挥作用,致使实际开支增加,学校的经费被误用、滥用,最终影响学校的正常发展。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核的办法对学校各部门在执行预算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衡量,了解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资金使用情况,以便进一步开展学校工作。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受制于预算绩效管理使用时间的问题,多数高校没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即使有也并不完善,具体考核的标准主要是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或是参考其他学校的办法,对于自己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考虑得不是很到位,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这就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参考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以便在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价,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步。

(六)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全面

预算绩效考核是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做出的比较综合的评价,但是多数高校在这方面的考核机制不全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绩效考核看重结果,忽视过程。多数高校注重教学,在管理方面重视不足,在预算管理中,只进行年终考核,看重的是预算执行的完成情况,过程如何不在考虑的范围,即使有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效果难以实现。第二,绩效考核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对预算项目专项资金的考核比较细致,但是对于转型资金之外的开支并没有考虑,出现问题也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策略,长久下去,必然造成不良的后果。

(七)绩效评价结果未有效应用

在绩效评价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专项的报告,以便学校能够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为之后的工作开展做好准备。但是目前情况是,多数高校对绩效评价的结果未能充分应用,也没有认识到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要性,在下一个阶段的预算管理中没有考虑到上一阶段的绩效评价结果,造成发生过的问题重复出现,没有发挥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新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预算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中实现有效监督,并对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学校各项工作进步效果明显,为此,高校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首先,要利用学校的各种宣传工具,强化宣传工作,形成相应的管理环境。其次,要对现有管理人员开展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是高校之间互相借鉴学习先进经验,使管理人员不断具备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最后,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吸纳先进的专业人才,培养现有的管理人员,不断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普及。

(二)设置独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第一,加强对学校情况的了解,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同时如何实施、如何评价都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第二,开展相应的工作,制定绩效目标;第三,在项目执行中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整改;第四,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并公示管理信息,在监督中不断完善工作;第五,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年终总结,为下一年度的工作提出建议。

(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机构的首要工作,也是高校改革预算管理方式的前提,具体办法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参考新会计制度,在高校自身工作中进行变革;其次,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各项细则,并在具体实践环节严格执行,根据具体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完善;再次,在工作中要严格践行绩效管理理念,形成具体的预算管理方案;最后,划分管理人员的职责,形成问责制度,倒逼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目标实现。

(四)编制预算时注重绩效思想

进行预算绩效管理首先就要编制预算,要形成绩效管理的理念,具体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注重绩效目标管理和预算评估,高校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在预算申报环节中充分考虑前一阶段的工作成败,编制新的绩效目标,充分考虑预算项目的各个环节,保障使用资金的全覆盖,并对绩效目标的制定进行量化评估,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推动高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工作要规范化,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预算编制的方法,保障预算执行的有效推进。

(五)加强预算绩效监控管理

预算绩效的监控是为了保障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绩效目标顺利完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加强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预算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这需要信息化的工具进行处理,以此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中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准确高效。第二,预算执行工作不能只看结果,过程也同等重要,在执行过程中要实行监管,有利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在预算执行中要深入项目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保障资金使用落到实处。

(六)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为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形成一个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是体系的关键,根据《意见》和新会计制度的内容,合理构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评价指标。其次,规范化绩效评价工作程序,即明确评价标准、工作方案,然后公示,以此推动绩效评价组织的建立。在具体评价中,要注重数据的采集,综合各项因素进行合理评价,然后撰写评价报告,提供考核依据。最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优、良、中、差的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

(七)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

评价结果反馈工作是对一段时间内(基本是一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为下个阶段的工作开展做好准备和提供借鉴,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工作:首先,建立绩效管理结果反馈机制,确保各部门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其次,要把考评的全过程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以便其随时接受监督,以保证评价的公开公正。再次,要有问责制度,不能只是进行评价,还要通过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鼓励各部门各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共同推动学校工作进步。最后,评价结果要与下个季度的预算工作挂钩,合理利用资金,把资金用到正确的地方,避免资源浪费。

四、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施行推动了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革新,其把绩效管理内容加入预算管理中,形成新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统,指导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科学。对此,高校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市场变化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面对不足之处要及时调整方向,以此实现财务工作的完善,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进步。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要抓住时机,不断改革,在工作中不断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路径,优化工作方法,促进高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研究[J].商业会计,2021(15):71-74.

[2]赵金娃.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2):23-24.

[3]张静.基于风险视角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6):135-137.

[4]王琰,孔雯.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基于COSO-ERM框架[J].会计师,2020(19):65-67.

[5]顾蕾.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当代会计,2019(2):34-35.87

作者:申州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财务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