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集团级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模式

2022-01-24 13:30:01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提升乃至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财务共享系统平台的部署模式将从根本上对管控强度、使用效率、系统安全等建设成效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就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系统平台部署模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部署模式;大集中部署;分布式区域集中部署;两级管控通道

随着企业集团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覆盖的范围不断加大,多元化、多组织、跨地域的产业形态日益复杂,履约“点多、面广、线长”的特征明显,财务管控难度与风险持续增加。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可以改变分散低效的传统财务工作场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财务职能从会计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是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提升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现已逐渐成为集团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前几年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实践中,企业集团大多选择了下级单位单独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这样更易于落地,建设难度较低。经过几年实践,发现这种建设模式由于标准体系不统一,下级单位各共享中心“各自为政”,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难以在集团层面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应用,基于集团层面的共享以及数据资产的价值并未真正体现出来。近年来新建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集团普遍直接选择集团层面的统建方式,如鞍钢、中铝、东航、南航、中旅、中国航空油料、中广核、中西电等。部分早期已建成财务共享中心的中央企业则不惜重复投入,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基于集团层面大集中的共享中心建设(如中建、中交、国电投等),用于替换之前的小共享,以免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落于下风。基于集团层面进行财务共享建设的模式,系统平台的部署目前主要有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两种模式,下面就业务支撑性、业务一致性、系统可用性、后期运营管理及资源投入需求等五个方面对两种部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两种部署模式的定义

(一)集中式部署模式

指在全集团范围内仅部署一套系统,使用一套代码,每个终端的业务请求均在该套系统中响应(如图1所示)。

(二)分布式部署模式(1+N)

在全集团范围内设置多套系统,每套“N”系统之间的代码相对独立,并受总中心“1”的标准管控,区域内每个终端的业务请求在各自的“N”系统中响应。分布式部署模式根据物理服务器的部署模式,又分为物理隔离及逻辑隔离方式,其中:物理隔离模式是指物理服务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独立存放,逻辑隔离模式是指物理服务器在统一存放,财务共享系统在服务器中进行逻辑隔离,各“N”之间不受影响。本文仅对物理隔离模式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二、两种部署模式的比对

(一)业务支撑程度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信息系统往往是全员使用,具有请求量大、数据量大的特点,财务业务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间段通常会出现高于日常流量数倍的业务高峰,这些特征对架构的可扩展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分布式部署模式天然支持按需扩展,而集中式部署在使用物理机的情况通常无法做到按需扩展,但随着云技术的不断发展,集中式部署往往也采用容器化云部署的方式来解决高峰时段系统容量无法支撑的问题。对财务共享业务的支撑方面,分布式部署模式明显优于集中式部署模式,分布式部署模式数据库是分离的,在集团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下可以根据各子企业的管理需求进行大量的扩展,而集中部署中数据库统一部署,如满足各子企业的管理需求势必产生大量的冗余字段、冗余数据,在业务请求高峰时段对数据库将产生极大的压力,即使采用分库分表的策略,在数据量从GB飙升至TB甚至PB的情况下,数据库实例的容量也将成为业务处理的瓶颈。

(二)业务一致性

集中式部署模式采用一个数据库,数据和规则天然一体,很容易实现较高的业务一致性,通过MDM实现数据包括与业务系统的数据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通过规则及权限设置实现业务处理的一致,并通过软硬件的高度优化和存储冗余达到很高的可靠性。分布式部署模式数据库分离,可以通过MDM实现数据的一致性,但在业务一致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财务共享系统的厂商在系统中通过建立两级数据通道的方式解决了业务一致性的问题,如远光通过标准化管理模块的上报下发功能,用友NCCloud通过标准管控中心,浪潮GSCloud通过DMP数据管理平台解决了分布式部署模式的业务一致性问题。

(三)系统可用性

1.系统的稳定性财务共享系统平台会存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集中式部署架构在设计上是一个单点,将集团所有包括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汇集存储于一套系统中,大并发、大数据量的运算时对系统荷载造成极大的负担,且当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全集团的财务业务处理都会受到影响,系统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分布式部署模式构架设计天然就有多个节点,将数据分别存放在各个节点中,集团层面接收的仅为部分结构化数据,有效实现了资源荷载及风险的分散,即便发生极端情况,也仅会影响到某个节点的业务办理,故障波及面较小,系统稳定性就全局性上看是较好的。2.异构业务系统的对接基于业财融合的需要,财务共享系统前端将会对接多个业务系统,这些异构系统数量众多、厂商繁杂、型号各异,势必会产生数量庞大的接口需求。在集中式部署模式下,所有业务系统都直接通过接口形式与一套财务共享系统进行交互,这种交互会造成系统负载压力巨大,同时也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在分布式部署模式中,与业务系统对接的接口压力会分散至各个节点,从而极大缓解系统的性能瓶颈,提升系统的稳定性。3.用户体验财务共享系统的使用人往往是全集团的业务人员,人员分部范围、使用习惯差异很大,对系统平台提出的要求也较高。集中部署模式下,由于是一套代码,对于网络带宽需求、硬件环境等提出较高的要求,在高并发、大数量的情况下,硬件网络资源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将因网络拥堵及计算资源不足导致上时间延迟甚至崩溃的情况,同时因集中部署对业务管理的个性化满足度不高,用户体验较差。而分布式部署模式因系统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压力的分散,同时可以较好满足管理需求的个性化设置,从而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四)后期运维管理

集中式部署方式构架相对结构简单,设备数量相对较少,在运维复杂度上较分布式部署模式有天然的优势。分布式架构随着设备数量的线性增长,复杂性也随之增长,无法通过简单的工具和脚本来支撑。这个复杂度包含了发布部署、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等几个方面。1.发布部署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发布各种补丁的方式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升级,集中式部署方式发布部署一般只需通过简单的脚本或者平台就可以自动化完成,发布时间相对较短。在分布式部署方式中,如果按照传统的串行操作和自动化脚本,整个发布周期会相对较长,一旦出现问题,回滚也会非常慢。在分布式部署模式架构下,往往需要使用类似P2P分发的技术手段来加速发布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发布、蓝绿发布等手段来解决发布验证、灰度引流和快速回滚等问题。2.系统监控在系统监控方面,集中式架构比较简单。而在分布式环境下做监控,主要挑战在于海量日志的实时分析和秒级展示。系统运行的状态分散在大规模的集群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状态。监控系统需要通过日志或者消息的方式采集整个集群的数据做各种统计分析。在巨大的业务量下,可能会带来大量的业务异常,在极端情况下还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3.故障恢复在系统的容灾机制和故障恢复方面,集中式部署架构一般会采用主备复制和主备切换的方式来实现,常用的灾备方案一般会做全量备份,为了概率很低的灾难场景,而付出与支撑当前业务量相当的成本;同时灾备方案中大量用到数据复制技术,但由于网络带宽不足或者延迟等问题的存在,需要等待数据完全一致后才能切换,而且无论备份数据是冷备还是热备,切换都有一个预热的过程,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由于集中式不是模式架构本身扩展性的不足,所有业务都跑在一个节点上,一旦发生故障就可能影响到所有用户。在承载海量业务的财务共享系统上,这种影响更容易被放大。而分布式部署模式上在灾备方案的成本、数据恢复时间、业务影响程度上较集中式部署模式均有较明显的优势。4.财务共享业务运维管理集中式部署模式下因运维的集中,势必会涉及组织机构、业务处理人员的大规模调整,而采用分布式部署模式往往可以采用灵活的用人方式不改变或尽量少改变组织机构的构架,对业务单元带来的冲击较少。同时因分布式部署具有更好的业务拓展性,可以根据各业务单元的业务管理需求在执行集团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更好地推动财务共享项目的推广实施。

(五)资源投入

在集中式部署模式架构下,为了应对高并发、高数据量的情况,往往对硬件设备要求更高的性能,如升级更强更多的CPU,升级内存,升级存储等,但单节点存在性能瓶颈,随着业务量的增长,需横向扩展出同样架构的服务器。而分布式部署模式需要单节点的硬件需求较集中式部署模式相对低,但是节点数量的增加,硬件总体造价将高于集中式部署,同时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的需求也成倍高于集中式部署。但财务共享系统需传输大量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随着OCR技术的日趋成熟,大量的图片格式文件、WORD格式文件甚至PDF文件将作为附件存储在各级文件服务器中,对于网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集中式部署的财务共享系统多采用千兆甚至万兆带宽专线来满足信息上行的传输,分布式模式部署因将文件存储与各节点,大大降低了网络带宽的需求,通过百兆带宽上下行的连接即可满足系统的使用。

三、结语

根据上文中从业务支撑性、业务一致性、系统可用性、后期运维管理及资源投入等五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集中式部署和分布式部署各有优势,随着软硬件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两种部署模式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融合,如通过分布式模式进行区域/板块集中,在集中模式中通过分库实现逻辑分布或业务。具体的部署模式还是要从建设单位的组织构架、管理模式、业务属性等多维度具体分析,寻找最适合的部署模式。

作者:汪波 刘选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