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高校人工智能+会计教育探讨

2022-02-09 12:55:01毕业论文

随着国内新基建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必将迎来飞速发展,会计行业虽然属于传统行业,但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基础会计岗位必然被人工智能大量取代,会计教育如何改革以培养适合新基建时代的会计人才,是众多会计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需要对此展开积极地研究与探索。面对扑面而来的人工智能大潮,高校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培养社企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本文着重对新基建时代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一、人工智能会计的发展历程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1941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1950年,图灵在《计算机器与智能》书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机械化的可能性;1955年,Newell和Simon制作的“逻辑专家”程序,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1956年,“AI”一词首次在Dartmouth学会上提出,这一领域也被正式命名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是搜索法和逻辑法,初期搜索主要用于机器翻译、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1959年的跳棋程序已经能够击败人类最优秀的棋手,而机器翻译至今依然是人工智能主要要的应用领域之一;1966年,斯坦福研究所研发出了第一个能够根据环境来自我判断移动的机器人;20世纪70年代,知识专家等系统迅猛发展并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进入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也由主要针对单一个体的研究过渡到了基于网络发展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逐渐与数据库、多媒体等主流技术相融合,变得更加的实用化与生活化;1997年“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2016年“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为怎样表示知识、怎么获得并使用知识的学科,也是研究如何通过计算机去做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的学科。(二)新基建时代下人工智能会计教育的必要性。会计行业未来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说,首先不能脱离会计专业性,也就是基于会计准则记账。基于会计核算具有通用性,比如一项费用,在两个公司记账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反映到报表项目也是一致的,但针对每个公司业务的独特性是不可替代的。例如房地产开发公司,需要在成本上有更多的二级科目核算要求,就是更多的分类,比如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而广告公司需要按每一个客户核算毛利,首先就有增加按客户辅助核算的需求,不同特性的业务就要求进行事前的人为设置。所以在机器记账之前,需要专业人员能够去定义软件的科目使用,而不是一个模板或者几个模板可以通用在不同行业。原因是在实际使用场景下,每个公司的需求不同,有的没有那么高的管理要求,而有的公司需要通过会计核算实现管理数据需求。这就是专业人员在此发挥的作用。所以高校培养的新兴会计人才就是复合型会计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业务能力,比如数据分析能力、交流谈判能力、跨领域信息处理能力等,确保他们在社会上的价值。

二、新基建时代下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及高校会计教育带来的影响

财务机器人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使用,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渗透进了会计工作领域。由于会计事务里包含了大量的重复性、标准性的工作,所以会计行业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也是十分强烈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出路在哪里,会计人才在未来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如何培养这样的会计人才,这也是全体会计职业教育者需要思考和探索,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之所以说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冲击大,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支付方式如现金结算、支票结算等,而被更快更安全的网络支付、网络转账所替代,现金出纳甚至会在未来的某天变为历史,这对会计岗位的构成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同时新基建时代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财务云的进步,间接改变了会计核算工具,因此也需要对财务流程进行重塑;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使得传统会计从企业核算中逐步脱离,也会导致会计组织形式随之改变。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就意味着未来会计行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之前不同:人工智能的准确、耐劳、高效能够极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会计信息质量,基础的会计核算岗位必然被不断压缩,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数量与质量也相应改变。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要随之对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授课程等各方面进行改变,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面向人工智能高校会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一)新基建时代下人工智能会计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可以自动处理简单的财务工作,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到来,资源的大量投入,人工智能必将迅猛发展,这足以使一家公司的财务部门人员结构随之改变。基层财务的岗位很可能减少,标准化、重复化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比如企业食堂采购产生的费用支出,每天虽然有变化,但支出金额较小,变化区间不大,有大量重复内容,并计入同一会计科目,那么食堂采购相关的财务处理就可以用人工智能来代替,不需要人工处理;反之,财务工作中同样有很多非标准化的、非重复性的工作,依然需要由人来做出判断并处理。比如工资的发放,虽然看起来重复,但实际核算中需要考虑诸如员工的考勤、绩效、相关工作对未来收益的作用,需要跟本人、主管领导等核实确认,这就需要由人来处理。另外会计工作中人力资源使用最多的是核算环节,它包括了审核报销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大多项目短短期内难以完成人工智能的自动化;而发票、会计凭证各式各样、各地不同、也很难制定标准化的审核程序。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在未来一定可以自动完成会计行业的多部分工作,但却不可能全盘取代:会计业务里只需要熟练工操作的基础工作,也就是会计低端业务,一定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诸如财务分析、税务筹划、融资筹资、投资项目规划等会计业务需要灵活性和针对性,是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由于低端会计业务可以预见的未来,未来,决定了未来紧缺的必然是高素质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摆脱埋头做账的思维,不能仅仅把关注点放在财务监督、控制成本预算等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任理事兼,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将关注点放在财务思维与业务思维的融合上,真正考虑会计在业务上所能起到的正面作用。所以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注重的是更深度的业务培养,在抓牢会计基础知识的背景下增加业务难度与复杂性,培养有综合素质的高等会计人才。(二)新基建时代下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当前网络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对社会的供给存在很大缺口,这也凸显了实践操作在会计教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校承担着高质量会计实践人才的主要培训和输送功能,教师质量则决定着人才质量。随着大数据、智能化在财务会计业务中的推进与普及,系统信息化也要与之相适应。急需系统学习大数据新系统信息化操作,后续信息化相关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队伍对新系统掌握能力应用实践能力有限且不能胜任这些课程的授课工作。原因一是有些教师在本人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师工作,没有实际数据信息化相关的工作经验;二是全国开设财务信息化处理课程的学校不多,每年的毕业生很少,走进高校的更少;三是网上会计实训实践操作课程资源极为稀缺,无从学习和借鉴;四是对应大数据及信息化系统繁杂琐碎,如果不具体学习操作很难掌握的得心应手。因此,急需培养相关授课教师,快速将相关课程承担下来,掌握系统也以便于讲授新课。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应考虑安排教师到高校、到企业挂职学习。一是教师通过进入相关培训学校课堂听课,将这些课程录音,掌握实际操作,掌握新兴会计信息化知识,并把课程PPT等资源带回学校供全系教师学习。二是教师深入校企合作单位或会计师事务所,以工作实践印证理论知识。补上会计理论知识授课缺少实践这个短板,解决各高校“双师”问题和理论实务脱节问题。(三)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培养社企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会计理论长期就是引导会计实践方向的砝码。可有人认为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学科,它是由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构成,并不需要形成理论来对其论述或论证。尽管持类似观点的人很多,但对会计理论的探索从20世纪初开始以来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不前。在中国,现代的、系统的会计理论研究虽然起步比国外较晚,但依赖于国内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进步却是迅猛而积极地。多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会计理论需要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归纳,最后又体现在实践之中。只知理论不做实践,自然是纸上谈兵;只知实践而枉顾总结理论,做起事来也是事倍功半,所以才需要我们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二者不断相互印证又互相促进,让会计学科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学校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同时与实习公司达成合作,在校内建设一个会计实训项目中心,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通过实践再反之印证会计理论,让二者融会贯通,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引用出处

[1]王来志,王小平,冯礼益.职业院校物联网工程实训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19(9):116-118

[2]李四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9(2):74-77

[3]许敏.钱一奇.人工智能在高校财务治理中的应用探索[J].《会计之友》,2019(14):29-31孟樱.2018.金融联结对农户信贷配给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李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7(01):168-169.

作者:刘玲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