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数学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研究

2022-02-10 21:25:01毕业论文

摘要:在教育部推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依照我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围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全程化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专业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认证;师范专业;教学实践能力

1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为切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2016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4]。尤其在师范类专业三级认证标准中对师范类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都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5]。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其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教育课程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未来胜任教师工作必要条件之一。本文根据普通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OBE教育模式为参照、以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为手段,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着力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色人才培养新机制。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参见表1),探索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构建出较为科学、具体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努力提高数学师范类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行业的能力。

2全程化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新体系

根据麦克斯研究院《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当前师范类院校本科从教毕业生认为需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如何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开展数学专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环节的工作,帮助学生实现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为此,我院通过问卷星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8届至2020届从教毕业生进行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结果显示: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改进需求突出,认为数学教育实习为其在教育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占92.37%)。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依据我院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为契机,贯彻OBE理念,围绕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行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持续完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师范教育技能为主线、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工程。全面落实院校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要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统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专业入行,能力提升,双创深化”三大主题,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三大教育平台+课程模块”的形式。以OBE为参照、以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为手段,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达成培养学生“教什么”层面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能在“怎么教”层面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发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构建全程化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参见图1)。图1全程化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2.1师范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创立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中学课堂真实场景相似的实训平台。参照数学学科特点和专业需求,有效利用院校的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等教学设备条件,结合课程内容的编排,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5]。以培养学生岗位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师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理论内容与教师职业标准的对接。数学与统计学院依托录播教室、智慧教室与GUS师范技能训练工作室,组织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课程6门、教学试点课程8门,引进优秀网络课程资源9门,院内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12门。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七学期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进行小班(每15人一名指导教师)教学开展教师职业基础技能(规范字书写与数学课特色的板书设计,普通话与数学教师口语,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师范技能训练(说课,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教学,教学课件制作,班主任工作技能)共包括七个项目,构建了“全力推进”、“全员参与”、“全程训练”、“全程指导”、“理论与技能互融”、“校内与校外互动”、“课内与课外互通”、“组内与组间互助”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同时,每次活动结束后,组织院内、外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感受和反馈意见、建议,以促进下一步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今后院系在教育实习和管理工作方面提供改进措施。

2.2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交互融合

立足新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倡导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的渗透,拓宽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积极调整并完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案例。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渗透和整合转化,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的有机衔接,形成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的创造思维能力,满足师范生个性发展,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7]。譬如,依据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设置若干专业任选课,并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核心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共同组建专业应用模块;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形成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块化课程体系[8]。我院聘请平顶山市第五中学、第七中学、实验高中和四十一中学术水平较高且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组建成理论和实践经验双高的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授课,确保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职业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有效地改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构建“思政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体系,强化实践育人教学效果。特别是把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同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旧址、中原解放纪念馆、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旧址、尖山坡、豫西革命纪念馆、头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传承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而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高质量发展。

2.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双师型+行业导师”教学团队。教师是贯彻践行“教、学、做、创”的重要人员,发挥着指引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因此,高校师范类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拥有扎实的中学一线实践背景。譬如,我院建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特别是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每年至少一人有中学教育教学的脱岗实训经历,促进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熟悉程度,加强双方人员间的相互联系,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中学的“协同教研”和教师“双向互聘”等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而促进双方教师的共同发展。搭建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师范技能竞赛及课外科技活动等为主题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团队,组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竞赛”和“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三个指导教师团队,以“问题驱动———方法探究———问题解决———凝结成果”为实践教育主线,采取以创新创业项目和赛事活动为载体的体系化训练模式,指导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河南省大学数学竞赛等,通过赛事引领,在项目预研、深化提升、成果转化过程中实现“教、学、做、创”的融通。譬如,为了强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小学期和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尤其注重学生教师技能的训练,依托“师范技能训练”工作室,构建了“全程训练”、“全员参与”、“全程指导”、“理论与技能互融”、“校内与校外互动”、“课内与课外互通”、“组内与组间互助”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不但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重组,而且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每学年聘请平顶山市中学教学名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中学数学教学论》、《初等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教学技能》等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并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师范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将数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基础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为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坚实基础。2014—201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共六个年级已开始实施“四全四互”模式的师范技能训练体系,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5、2016、2017和2018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3项国家二等奖,河南省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分别是16、21和27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河南省一等奖5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12人;在河南省高等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技能比赛中荣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2.4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可行、适宜的教学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这是贯彻践行“教—学—做—创”的助推剂,构建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新考核手段,突出过程性考核。对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首先,要界定数学专业师范生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做什么,有哪些必要和次要的任务,为制订具体的评价体系提供支撑;其次,要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再聘请教育管理部门、中学一线教学专家,并结合教育学理论给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评价体系进行可行性论证。构建了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技能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教学基本功、数学教师技能、教学研究能力、班级管理能力4个维度,10个二级指标(普通话与数学教师语言、三笔字与数学课板书、教育信息化技术;探究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30个三级指标。通过“十个一”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一口规范、流利的数学教师语言,一手规范硬笔字,板书布局合理、美观,一节精致的授课课件,一节精致的微课视频,一节教案,一节说课视频,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录像,一节课后教学总结/教学反思,一篇教研报告/论文和一篇班级主题活动策划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6、2017、2018、2019和2020级已开始尝试实施“十个一”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3结束语

在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始终把培养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日常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时代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才能使既重师德规范和教师情怀的培养,又重数学课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得到贯彻落实,才能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人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出更多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数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裴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4):15-17.

[2]龙宝新.美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对构建我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框架的启示[J].教师发展研究,2018,2(2):109-118.

[3]袁卫民.对照专业认证标准,构建师范生专业技能测评体系探析———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师发展研究,2018,131(4):12-16.

[4]林莉.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师技能行动训练的实践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5]彭艳红,廖军和.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结构及指标体系构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72-79.

[6]高巍,刘瑞.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高师院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发展研究,2018,2(4):51-56.

[7]胡伟.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教育改革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8]李云霞等.“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研究———以应用型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6):44-52.

[9]王晓庭,贺晋秀.师范专业认证下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B师范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99-102.

[10]孙文华,王贵栋等.师范专业认证视阈下的数学专业建设探析[J].高校学刊,2019,102(6):105-107.

[11]李红清,李建辉.师范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质量的源头保证[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1):107-111.

作者:惠志昊 李庆富 王安 何念如 李永杰 单位:平顶山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