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2022-02-11 22:00:02毕业论文

[摘要]识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文章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一课的识字教学为例,探索识字教学的新路径,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融相促的方式,巧设语言情境,趣识文本中的汉字,运用“行动”识字法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热情。

[关键词]识字策略;语言情境;具身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和写字是小学低年段教学的重点。识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生字的主要途径是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阅读,因此,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有效、有趣的识字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识字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一课的识字教学为例,探索识字教学的新路径,巧用识字策略,趣识汉字,激发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热情。

一、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融相促

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识字策略是随文识字法和集中识字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在《小猴子下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融合使用这两种策略,开展识字教学。“随文识字也称分散识字,形散神不散,一般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式;随文识字是从课文入手,将语句纳入一段文字中理解,再由语句到特定的词,由词到生字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由词的学习推进到难点长句子的朗读指导过程中,笔者巧妙地设计了随文识字的环节。汉字中有很多多音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要分清字音、读准字音,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如果在文本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多音字“结”字的辨别,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笔者采取了随文根据语境定音的方法。例如,笔者出示长句子: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指名朗读后,笔者相机正音“结”字。“结”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jiē”,表示植物长出了果实。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根据语境定音的方法,笔者随即给学生开展口语训练,问“苹果树上结什么?”并指导学生表述完整。“葡萄架上结什么?桃子树上结什么?”学生通过巩固训练,牢牢掌握此处“结”字的读音。在指导读好长句子时,笔者还利用希沃白板的多媒体功能,设计了“满”字的随文识认活动。例如,笔者出示长句子: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为帮助学生理解“满树的桃子”的含义,笔者先出示只有一颗桃子的图画,再利用希沃白板的“克隆”功能,通过变魔术的趣味方式,让树上结满了桃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感知“满树的桃子”中“满”字的含义。随后,笔者再进行延伸拓展。师:树上都是桃子就叫满树的桃子,那树上都是花叫什么?生:满树的花。师:天上都是星星叫什么?生:满天的星星。师:地上都是西瓜叫什么?生:满地的西瓜。通过随文识认,学生既理解了“满”字的内涵,又丰富了词汇表达,一举两得。集中识字是指根据教学需要把汉字集中起来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最多的汉字,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是低年段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笔者在《小猴子下山》一课的教学中,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和识字读词活动中,均采用了集中识字的策略。

二、巧设语言情境

文本阅读中的识字教学有别于识字课和语文园地里的识字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识字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识认、理解了汉字后,感悟文本语言的表达,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将生字置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有助于引导学生趣识汉字,体会汉字于此处的魅力。例如,在引导学生细读《小猴子下山》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小猴子非常高兴的心情,拓展“又……又……”的表达,并指导学生朗读。笔者目标明确、层层深入地设置了语言情境,助力学生识字、识词,有感情地朗读。笔者先出示了文本和插图的情境,同时创设了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人公小猴子的角色。师:小猴子们,你在这块玉米地里看见这么多的玉米,心情怎么样呀?生:高兴。师:是呀,可不止一点儿高兴,而是怎么样高兴啊?生:非常高兴。师:什么叫“非常高兴”?通过这样的追问,笔者引导学生用“换一换”“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非常高兴”就是“特别高兴”“十分高兴”的意思。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借助插图来识字、识词。师:小猴子为什么会非常高兴呢?生:因为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接下来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又大又多”的词语学习和句式拓展练习。师:看着这些又大又多的玉米,你们这些小猴子心里在想什么呢?又大又多的玉米,光看着就很诱人,尝一口味道会如何呢?笔者引导学生用“又……又……”的结构拓展表达,练习“又香又甜”“又甜又糯”“又甜又黏”等表达。在情境式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过程变得有趣、有效。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行动”识字

具身认知理论是人类通过自身感知觉系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获得对世界基本理解的认知方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根植于自身已有的经验,具身经验是进行文本解读的起点。教学中,如果无法触动学生的感性经验,那么任何理性解读与分析都是脱离学生认知范畴的低效循环。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所要突破的难点在于激发、调动、组织、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文本释义中。笔者在集中识认“扔、摘、掰、扛、捧、抱”这些表示动作的字的教学环节中,运用了具身认知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准确、智慧地识认这些难字。例如,笔者出示文中“扔、摘、掰、扛、捧、抱”六个动作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六个字的相同点,再引导学生总结形声字旁的作用。在总结中,笔者让学生主动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如借助插图识字、动作演示法识字、形声字法识字等。在行动中,学生趣识汉字、“慧”学语文。在识认“掰”字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猴子是如何掰玉米的?然后现场演示“掰”的动作,让学生明确“掰”就是两只手用力把玉米从秆子上分下来。“扛”字由“扌”和“工”组成,笔者结合学生生活中曾看见爸爸妈妈扛东西的经历,相机引导学生发现很重、很大或长长的东西需要扛着走。对于“抱”“捧”“扔”“摘”这四个字的识认,笔者编了一个小口诀“两手一分掰下来,手扶肩上扛着走,地上一丢就是扔,伸手一采就是摘,两手环住抱起来,两手托住捧一捧”。最后,笔者通过“大家做动作我来猜”的认字游戏,考查学生识认辨别这六个字的成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识字教学,学无定法,但却有章可循。一线教师可通过以下三个措施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①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融相促,建立生字与生字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积累方法,提升识字量;②巧设语言情境,增强识认汉字的趣味,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和多重经验,在行动中智学汉字、“慧”学语文。汉字的魅力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探索、去发现;汉字文化的芬芳,绽放在每一个日常教学的瞬间。

参考文献

[1]陈妙娥.基于低段集中识字的实践与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1(1):83-84.

[2]何雨果.具身认知: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0.

[3]谭丽杰.浅析小学语文随文识字之“形”散而“神”不散——以《树和喜鹊》为例[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4):38-39.

作者:安玲玲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