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与实践

2022-02-21 20:50:01毕业论文

摘要:在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北京市海淀区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为重要突破口,在建立区、校两级推进机制,规范学校组织实施,固化监督工作流程方法,用好评优评先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更新了家长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评价能力;形成了一批不同类别与特色的普通高中校典型。

关键词: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区域组织与管理实践

一、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要求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办法。至此,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2017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的组织与实施五大方面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新政的一大政策承载制度,必须举全市之力去探索、开发,收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系统数据。实际上,清华附中早在2013年就率先完成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研发,首先在清华附中一体化的5所学校试用,后来更多的中学先后加入试用行列,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北京市教委认为,该系统具有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与提高、实时监测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决策、指导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势,并于2017年在全市所有普通高中校正式推广使用。[1]为落实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2017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作为新高考第二批试点省市的一个大区,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海淀区教委、区教科院组织全区普通高中校规范、积极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全方位探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区域推进

(一)基本思路

北京市海淀区围绕新高考改革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根据北京市教委统一部署,利用北京市统一平台(即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创造性地实施海淀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群体和个性发展需求,提出区域整体工作方案,并给学校留有自主探索空间。自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全区持续跟踪普通高中学生三年期间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通过连续跟踪调研,总结该评价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推进过程

1.初步设计阶段(2017.9-2018.7)海淀区教委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学校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的基本情况,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市里。根据区级工作方案,组织调研队伍,讨论调研目的和重点内容,研究调研的框架体系,确定了调研的五大模块内容指标,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并将其细化为59个指标,征求学校意见,数次修订调整。2.全面实施阶段(2018.9-2020.7)在确定调研对象之后,进行分层分类抽样,样本包括市级示范校、区级示范校、普通高中校等不同层次学校,涵盖海淀区南部、中部和北部地区。在调研中,区教委将市、区联合研制的评价工具下发样本学校开展调研,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走访学校,了解各类学校存在的一般问题和个别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最后,形成报告并提交区教委,为下一个学年的决策咨询提供依据。3.深化发展阶段(2020.9-2021.7)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征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经验案例并推荐到市里参评,通过对案例进行评优和分析,发现典型,帮助部分学校提炼成果,促进经验交流,其中比较典型的如清华附中、育英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成果。广西、新疆等地专门考察了海淀经验。2020年,清华附中、海淀进修实验学校和北京实验学校(海淀)获评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学校。2021年7月,海淀区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强基计划”招生中的采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全面提炼总结区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与实施经验。

三、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管理

海淀区每届普通高中学生约有1.2~1.5万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执行北京市要求,包含五大模块共59个指标维度。其中,思想品德12个维度,学业水平16个维度,身心健康8个维度,艺术素养5个维度,社会实践18个维度,全面涵盖了学生校内、校外全过程的学习和成长轨迹。如此庞大的数据不仅要经过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区级、市级部门等一系列人员和部门的层层审阅评价,做好写实记录,还要确保不出错并按时上报,任务非常繁重。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海淀区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保证了对每一位学生公平公正地评价。

(一)建立区、校两级推进机制

海淀区教委根据北京市教委要求制定区级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章立制,积极做好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与指导工作。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建立由校长牵头、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各项工作落实到人的学校组织管理机制。每个年级都有1~2位分管德育教学的领导担任联系人,负责该年级工作的全校总体协调;年级组长任负责人,代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学校联系人协调;学校设立支持系统,使学生、教师有疑问能得到及时解答。四年来,海淀区依托“行政部门牵头—科研部门指导—学校全面实施”的区域“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有条不紊地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二)规范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织实施

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高中校制定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包含开展干部教师与学生家长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各模块管理细则、赋分原则与依据、教师权利与义务、时间节点要求等内容。同时,指导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机构,统筹协调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区教委每年针对综合素质评价政策、平台使用、学校评价方案以及组织实施等问题,分批分类地对学校管理干部和信息平台技术管理员进行培训,而后再由学校负责人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专业性培训。

(三)固化监督工作流程方法

区教委建立了区级抽查制度,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每年对学校落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抽查学校比例不低于25%。如发现因学校思想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监督落实不力等问题造成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信息缺失或不足的情况,将对学校主管领导及责任人约谈整改,或予以通报批评处理。区教委发挥引导作用,定期走访调查学校情况。2017-2021年间,区级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初都会抽取部分学校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情况走访、座谈,了解学校工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并在全区推广。

(四)用好评优评先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十分细致、艰苦的工作,需要具有高度责任感且能力较强的干部、教师、班主任等参与。为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海淀区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优评先制度,每年组织区内普通高中校参与市、区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评选,组织开展教师评价案例、学生评价故事征集活动。对于全区评选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推荐参加北京市的评选,并安排专题交流发言,组织学校和教师参与海淀区和北京市的综合素质评价论坛,面向全市介绍海淀区学校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四、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成效

(一)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更新了家长教育观念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的使用有力地引领了学校办学方向,促进了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例如,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通常是学校的薄弱环节,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设置有研究性学习模块,使用该系统后,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加,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显示,各校学生及其家长均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如实填写了学生在学业成就、体育锻炼、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所获奖励和取得的成就,展现了学生在校内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全面、真实的发展信息,让家长看到一个个令他们惊奇的、活生生的、立体的孩子。通过该系统,家长不再仅仅盯着分数,更看到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点滴进步,改善了亲子关系。

(二)转变了教师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评价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更加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亮点、特点,从更加正面、健康、积极的角度看待学生,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层次了解和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评价能力。例如,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坚持从不同角度评价、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同时,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各学科领域、各学习环节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有效的评价管理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状态。

(三)形成了一批不同类别与特色的普通高中校典型

海淀区普通高中校数量多、学生人数多、办学体量大。区内有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3所国家级“双新”示范校,11所北京市示范性高中,10所区级示范校,18所新品牌学校,以及17所同样具有一定特色的普通高中校。各类型中都有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学校,总体来说,都鲜明体现了以研究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特点。市级示范校在全市乃至全国发挥了引领作用,如清华附中在区教委的支持下自主研发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被推广到全市使用;十一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方面凸显特色。区级示范校的探索也各有特色,如北京市育英学校创新评价方法,研发了校本化评价平台,收集翔实数据,建立学生成长跟踪机制;海淀进修实验学校积极探索校本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研发了多套评价量规工具,对提高教与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北航实验学校则在教师评价方面研究深入,探索多年,形成了自己的机制。此外,还有一批普通高中校同样结合本校发展实际和办学特色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策略,如北京市玉渊潭中学、一零一中矿大分校等,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与学校生涯教育、科技教育等特色课程的实施密切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以北京市十一学校、育英学校、一零一中矿大分校为例,对其典型经验进行介绍。1.北京市十一学校:明确评价导向,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综合素质北京市十一学校是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综合改革实验校。学校坚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将评价着力点放在评价对象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上。首先,学校明确评价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评价观念。十一学校自2011年进行选课走班与全员育人改革时,就开始尝试推进过程性评价,并建立“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综合课程体系与支撑平台,确立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的评价理念,摒弃单纯以知识掌握情况评定学生的落后评价方式,代之以综合考查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各要素的素质评价。经过多年实践,如今的十一学校,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树立了“教学过程也是评价过程”“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等新观念,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实现师生情感互动,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其次,学校同步使用学校的云平台与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力图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学校的云平台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业数据及参加综合课程、社团活动的情况,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主要记录学生获奖信息、社会实践活动信息等,学校在高三的综合素质报告册导出过程中,将云平台上的学生学业成绩等数据对接至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这些数据完整记录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浓缩着学生真实的自我。2.北京市育英学校:开展专题研究,创新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北京市育英学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双新”建设背景下,依托专题研究、创新评价方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紧密衔接。在实践中,学校探索出了以专题研究破解综合素质评价难题的有效机制。其主要专题研究方向有:一是将活动纳入评价,每逢学校开展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合唱比赛等,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及表现均会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二是将评价关联评优,即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期末的各种评优相关联,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和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三是将德育融入评价,如高一综合素质评价项目中,有一项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岗位评价,通过一学期两次的岗位满意度调查、学生述职、岗位轮岗,引导学生重视和履行岗位职责,提升其责任担当意识,增强其综合能力,这是无声而深刻的品德养成教育。3.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依托特色项目,引导全面评价北京一零一中矿大分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校,通过特色项目和特色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引导全面评价。一方面,学校开展了德育特色项目,树立“德育是立校之基”理念,探索实施“诚信品德、诚信集体、诚信自律、诚信生活、诚信学习”为主线的“五诚信”教育,着力打造仪式文化课程、主题实践课程和班级特色课程,构建了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学校着力打造了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以“创客校园计划”为核心,紧密联系课程改革与生活实际,打造真正属于学生的个性化空间,努力构建“课堂教学引导、课外活动启迪、社会实践培育”的科技教育育人体系。又如,在不同年级开设了机器人、无线电测向、船模、航模等校本选修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开展科普活动周、科技节、科技嘉年华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在“创客校园计划”框架下,建立了未来工程师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建筑模型工作室、气象站、天文台等12个校内培养平台。特色项目支撑下的课程、活动、成果,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普通高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运用

综合区内学校反馈信息,从2020、2021年的情况看,虽然目前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应用成效还不是很明显,但基本实现了“一参考”的预期目的。2020年,海淀区高三毕业生中所有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生,都成功地通过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导出了报告册。“强基计划”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很好的依据。还有不少学生将报告册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申报材料,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使用举措方面,由学校完成“强基计划”报名考生报告册确认工作。为确保评价真实、客观、公正,区教委要求各学校必须紧抓落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为所有报名考生建立报告册,确保内容完整无误、符合要求;二是报告册工作程序应符合要求,按照规定进行公示;三是将有关确认和特殊情况处理材料做成正式档案,规范保存以备市、区查验。虽然综合素质评价在当前高考实际录取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但相信随着对它的不断探索,其生命力和价值将愈加凸显。从海淀区的实践来看,学生在本班、本校经历多元主体、多个维度评价的过程,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的质疑、回应过程,就已经产生了价值引领、激励促进的育人效果。从长远来看,综合素质评价至少已经体现出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二是有助于我国中高考改革在人才评价和选拔方面迈向世界教育前列;三是有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理念。[2]期待未来学校能够建立一套更加完备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助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联手开展对人才长期培养的追踪研究,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必要的实证数据和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王殿军,鞠慧,孟卫东.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创新实践[J].中国考试,2018(1):46-52.

[2]王殿军,侯进科.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建设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7(4下):3-10.

作者:史怀远 唐建东 文军庆 宋世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