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路径

2022-03-03 22:45:01毕业论文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德育渗透意识不强、德育渗透方法不当、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等问题。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立足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立足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渗透德育;立足课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最终实现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问题;有效路径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学科。小学语文除了承载语文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展示历史、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些都是渗透德育的良好的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学生生活,立足课堂教学,立足课外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长期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问题,致使小学语文教学与学习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育人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就应成为一线语文教师认真研讨的课题。笔者在本文中将就此话题,概述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宽,学生学习时投入的时间精力也较多,但由于小学语文的难度不高,考试中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使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懈怠心理,认为学与不学关系不大,甚至出现学习时敷衍了事、草草应付的现象。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随之产生了一些不良文化和不良思潮,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出现相互攀比、利己主义、贪图享乐等各种不良倾向,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误入歧途。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若能善于发掘德育资源,抓准切入点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合理地评判,提升抵抗不良因素影响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和良好价值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最后,可以弥补德育的缺失。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给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带来阻力,阻碍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如“程门立雪”教导学生求学要诚恳;“孔融让梨”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凿壁借光”使学生明白学习要勤奋刻苦;“将相和”向学生阐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处事要时时处处以国家利益为先,做人要有宽阔的胸怀等等,教师如能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德育缺失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渗透意识不强。目前,有不少语文教师德育意识淡薄。许多教师认为只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即可,德育并不是语文教学中要考虑的目标,不是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明显不足。二是德育渗透方法不当。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很少涉及与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即便有但教学方法也过于简单,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感目标,虽然在每节课中都尽可能凸显德育目标,但是选取的德育素材往往与授课内容脱节,或者较为牵强;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时不讲究方式方法,以纯理论讲解为主,形式单一枯燥。凡此种种都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德育难以真正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德育成效不佳。三是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小学阶段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未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只是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使很多教材案例与学生的生活脱节,缺乏现实意义。或者教师的讲授过于理论化、过于深奥,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更谈不上使学生情感升华,严重时反而引起学生厌倦反感的情绪,对语文学科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渗透德育也更成为奢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

第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学校要加强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对语文教师进行德育素养培训,切实转变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每一位教师都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使德育渗透真正落实到语文学科中,充分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是教学要立足生活,渗透德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学生不仅要扎实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标,认真反思教学行为,大胆尝试生活化教学,将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目的。此外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一部分人未能坚守道德底线,急功近利,价值观取向严重偏失,由此引发一些社会热点现象,而这些社会热点又是最好的德育教材。因此在学科教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评判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德育种子在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第三是在教学中要立足课本,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同样也不能脱离教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一文的学习中,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提出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孩子们,学习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宋庆龄做得对不对?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儿吗?你是怎样处理的?请把自己的类似经历分享给同学们听听。”在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下,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就能将德育渗透与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诺千金的含义,懂得了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有助于学生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准则贯穿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第四是要立足实践活动,渗透德育。语文教师要适时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体验生活、认识自我、憧憬未来,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为老人修剪指甲,帮老人捶背、捏肩,给老人讲故事、讲笑话,给老人跳舞等各种活动,真正走近老人的生活,让学生真正了解孤寡老人,增强学生尊老敬老的意识,进而培养共情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方法,开辟多种渠道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崔锦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1(Z4):73-74.

[2]吴修峰.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文刊(学术刊),2021(06):46-47.

作者:徐玉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