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培养模式探究

2020-12-02 14:54:05毕业论文

摘要:工业设计的内涵深广性及其价值实现,对现有设计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新时代亟需对工业设计学生的高质量培育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力为目标导向,通过逻辑分析、执行生成,文章系统构建了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培养模式。探究了以工作室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维、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设计教育新方式。该培养模式逻辑清晰、科学,符合设计教育规律,能对设计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设计教育;工业设计;自我学习;项目驱动;工作室模式;设计思维

工业设计的工作任务和价值目标,决定了工业设计学科的多元性、设计范围的广大性、设计工作的创新性,且设计边界不断扩展,这对工业设计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教育让学生快速切入到工业设计所需的核心思想、知识和能力,让学生由浅而深,由约知博,进而实现工业设计素养的系统塑造,非常值得探索。

一、新时代工业设计再认知

工业设计是协调设计对象与服务对象关系的学科,通过创新性设计思维提出系统方案,结合科学技术的支撑实现方案实施或生产,通过推出的产品帮助服务对象有效实现其使用目的,如功能需求、美感需求、交互需求、精神需求,最终使服务对象获得使用过程或目的实现的良好体验[1],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或身心上的愉悦感。本质上任何一种目的的满足都是精神上的愉悦。工业设计的主要设计对象表面上是具体的产品或系统,但本质上是面向服务对象的,产品只是服务对象和设计者之间的中介,是设计内容的载体。通过设计分析、用户研究、逻辑推理、设计展开与方案实施等,推出高质量产品或服务,实现对服务对象目的的满足,亦即服务于意识存在物的精神愉悦。这种目的既包含服务对象具体性的目的,也包括系统效能最优化的目的还包括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其核心是以服务对象目的的实现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对服务对象的逻辑分析,以设计思维把握设计对象与使用者之间的本质关系,进行对象重构,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建构系统设计方案,进而整合科技力量,将方案进行实施转化,“创造满足使用者更好体验的产品或服务”[2],以实现人的身心愉悦,促进人类高质量发展,最终促进人的精神自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工业设计师专业能力再认知

根据工业设计价值目标的实现、工作需要及工作层次,工业设计师所需专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基层为工业设计基础能力,中层为工业设计执行力,顶层为设计思维力。(一)设计思维力主要包括趋势洞察力、设计宏观分析力、设计对象本质把握力、关键问题解决力和设计掌控力等。设计思维力统筹着项目设计工作的全程,对工业设计师高质量地把握设计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设计师随着设计层次的提升,尤其在从事设计项目管理或企业高层次管理工作后,设计思维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设计思维力统筹着设计项目的创新性和先进性,掌控着项目的设计质量。设计师或设计团队具备良好的设计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挖掘并筛选机会、合理定义产品概念、科学设定项目设计目标;能够准确把握设计对象与使用者、生产者、市场的本质关系,明晰项目设计内容与设计目标的逻辑关系,进而确立设计对象的本质存在;能够以智慧力、思维力,提出项目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开发阻碍的解决方法;能够统一项目设计目标、项目推进和企业战略方向的一致性。因此设计思维力是实现设计项目掌控的关键能力。(二)设计执行力主要包括设计项目的调查研究力、设计分析力、对定位用户的研究力、需求挖掘与权衡力、概念设定力、功能分析与设计力、人机交互设计力、审美创造力、设计表现力、价值信息的获取与鉴选及其迁移创新力、方案创造的多向集中与深入力以及方案展示设计力等。设计执行力是设计师的立身之本,担负着具体设计工作的开展。设计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项目实施的具体设计质量。(三)工业设计师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设计史论理解力、设计信息获取与鉴析力、审美力、形态创造力、手绘表现力、计算机输出力、色彩分析与设计力、基础材料选择力,并对市场管理、表面效果与工艺、生产工艺、基本结构设计和相关工程技术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以上三个层次能力的获得并非由下而上阶梯式形成的,顶层能力需要中下二层能力的支撑,基础能力的培养也在塑造着设计思维力和执行力。综上所述,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设计师要求极高。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仅依靠制订并实施完备的课程体系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力、设计热情和设计成就感,使学生主动学习与设计,进而实现专业学习的良性循环。对具体同学而言,找到专业能力提升的切入点非常关键。以设计工作室为依托,进行具体项目设计实践,会综合应用到工业设计多种专业能力,因此可通过项目设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设计开展中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在设计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自我学习力、设计思维力和设计执行力。

三、工业设计工作室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及运行条件逻辑

(一)设计工作室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古代作坊式师徒制“耳闻、目睹、心授”手工艺人的培养模式[3],从渊源上证明了设计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包豪斯“双轨制”设计教育[4]证明设计工作室培养模式符合设计教育规律。因此设计工作室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并表现出如下优势:1.设计工作室将集体性学习模式转变为个人或小组学习方式。因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加之人数较少,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发挥。2.能让工作室学生作为设计主体参与或主持项目设计工作,这对提升专业能力非常关键。3.工作室中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多。师生间的单独交流,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确,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掌握。4.工作室中教师更多发挥的是引导性、疏导性和关键问题解决的角色,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5.设计工作室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学工作开展更有效率。6.工作室吸纳了不同年级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对中低年级的同学能起到积极带动作用,能让低年级同学较早地进入专业学习状态。工作室中营造的设计氛围,对低年级同学设计意识的建立、设计思维的形成等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7.设计工作室开展小型设计沙龙、设计汇报非常方便,有利于信息交流、思想激荡。教师亦能及时对学科前沿、专业学习、学生问题、设计思想与案例等方面做微型报告。8.设计工作室为教师言传与身教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环境,方便指导学生品行、生活、就业和创业等,对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与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二)设计工作室良好运行的条件及其逻辑。1.高水平指导教师是工作室良好运行的根本要求:“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5]教师在思想道德和专业素养上若不能达到一定高度,指导学生时将不能直达根源,学生的培养质量将无法保障。工作室教师应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较高的德行。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担当,才能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塑立产生积极作用,才能在言谈举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否则,德育不起,教育工作有可能犯方向性错误。(2)具备一定思想高度和认知深度。思想高度达到一定层次,才能准确把握事件、对象的本质,才能把握设计任务不同阶段的关键所在,才能为学生指明实现不同目标的思想、路径和方法,使学生方向更加明确、努力更加有效。(3)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只有专业素养达到一定高度,对学生学习什么知识、发展哪些能力、怎样提升专业能力才会胸有成竹;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把握住设计项目开展的正确方向,高质量指导学生开展项目设计实践,才能带领学生高质量地进行项目设计与开发。如果工作室教师达不到以上要求,综合考量,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还是采用传统教育模式更合适。2.合理人员构成是工作室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1)工作室教师数量的设定逻辑:工作室中导师数量不需过多,以一人为宜。教师人数过多,指导思想会呈多元化,将增加学生思想塑造的摇摆性。若只有一位指导教师,则工作室权责明确,导师会将工作室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人翁意识和工作主动性会更强烈;只有一位教师,学生的归属感很明确,减少了工作室矛盾的产生。为弥补指导教师认知或思想的单一性、不全面性,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指导经验的分享,各工作室教师需轮流举行学术报告,以增加学生获取设计思想、前沿信息、先进方法及案例的途径,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发散性。(2)工作室学生数量的设定逻辑:学生数量对工作室运行的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人数过多,教师分摊到每个同学的时间和精力将无法保证,指引工作的有效性将打折扣,且学生过多,管理难度增加,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变弱。若工作室人员过少,设计氛围营造稍显单薄,在信息交流、设计汇报等方面不易形成有效规模。故工作室中以吸纳12到16位同学为宜,每个年级3-4位同学,做到高中低搭配,工作室学员梯队就比较合理。3.学生在工作室长时间熏学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长时间的工作室学习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非常必要。学生最好从大一最迟大二上学期进入工作室,一直到毕业离校。此种安排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保证在工作室中学习三到四年。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学生在工作室中的熏学时间,能够得到教师比较系统的教育;另一方面工作室中融合了各年级学生,高年级优秀学生能够积极帮带低年级同学,让低年级学生较早融入专业学习和设计实践。另外,学习环境的营造、专业学习用具与基本器械的完备等也是工作室正常运行的基本物质条件。

四、以自我学习力的培养统筹工作室运行

(一)目标导向的工作室学生自我学习力培养思想。学生只有建立良好的自我学习力和价值判断力,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获取成长动力,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思维水准,并不断完善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力首先要让学生建立专业学习具体的中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目标具有导向性和方向性,缺少了目标的引领,就缺少了学习内容的指向,不易建立学习的专注性。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学习动力和热情才容易调动起来。学习目标应先由学生拟定草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确立目标内容。应注意的是,因学生对自身、专业和未来的认知尚不客观与全面,教师必须参与学生目标的制定,及时给予详细指导。其次应让学生明确实现目标的路径。学生只有确立并认同了实现目标的路径,才能实现目标的有效分解,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知道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难点。第三,应使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思路和方法,明确目标实现中的关键矛盾。学生知道了相关方法,学习过程中会更好地体现主动性,学习的针对性也更强,学习中的畏难心理便会大大弱化。第四,应使学生明晰学习内容、需要查阅的资料或信息以及查询的方式和途径。在以上条件均满足的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进入自我学习的良好状态,进入到快速上升的通道。(二)工作室中学生自我学习力培养的执行。1.首先,教师应对工业设计学生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了然于心。根据知识衔接关系,划分知识学习顺序;其次,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以确立不同专业技能塑造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并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顺序和基本方式方法明确告知学生。2.知识性学习以课本知识获取为主、网络学习为辅。教师为某一门课程指定高质量的教材和三到五本教参以及专业学习网站或公众号,划定单独时间段,集中时间让学生进行教材的自我学习。同时,教师给出具体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需要解答的问题。学生学习时须有摘抄、辨析、疑问、自我认知和学习思想的记录。然后教师分几次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把重点知识、深层次思想或更先进的技术向学生讲解,条理化、深刻化学生认知,同时解答学生疑惑或问题。期间可以开展小组交流,让同年级学生把所获得的认知进行充分表达和积极讨论以便主动构建知识。[6]这种表达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促进思想碰撞,还提供了表达锻炼的机会,并督促和监督了学生。学习后期让学生完成一篇学习综述或学习心得,并于工作室公开汇报。教师点评、纠正和拔高,完成课程考核。3.专业技能学习以网络自学为主导,以学生大量练习为主体,教师指导监督为保障。因技能的学习主要通过大量练习,实现操作方法的掌握,变通性要求不太高,故应以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学为主。首先,教师向学生传达某一专业技能的作用和重要性,讲解技能学习基本思想和方法,然后向学生推荐这种技能训练的高质量、成体系课程视频或专业网站或公众号,非常鼓励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源。最好集中一段时间让学生专门学习相关资料,并向其下达不同阶段的训练数量要求,要求学生记录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悟,教师监督其训练的量与质。每告一个段落,学生简要汇报,教师点评、拔高,然后教师将自身技能学习的心得、思想和方法向学生讲解,将技能学习层次提高,有时可上升到思想和方法论的高度,并纠正网络资源中不尽合理或不适合的内容。最后,学生进行学习汇报,交流心得,展现所学新技能,完成考核。五、以项目设计驱动塑造学生设计执行力和设计思维力设计执行力、设计思维力相辅相成,不可分离。设计思维力贯穿设计执行力全程,对设计执行力产生引领性作用;设计执行力的开展促进设计思维力的形成与提升,呈现设计思维力的结果。这些专业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无法有效建立,必须和具体项目设计结合。(一)以自我学习力培养统筹项目设计执行。1.本科期间项目设计要求的设定逻辑:项目设计实践能锻炼各种专业能力,但只有在高质量完成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设计项目的数量对学生才更有意义。故大学期间学生完成的设计项目数量不宜过多。产品完整方案设计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较大,故充足的项目设计时间是必须的。为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项目设计时间,课程体系应从专、从简。建议让学生从大二开始每年完成一款比较完善的设计方案。各年级方案设计要求自然应有所不同。为使学生及早树立设计意识、培养一定的设计敏感度,建议让大一学生完成三到五个有价值或有潜力的设计创想或设计草案。大二阶段建议让学生完成相对简单产品的整套设计提案,目的是学习和应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理解工业设计,初步建立设计思维,为后期提升筑牢基础。建议让大三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实际项目或设计竞赛的完整概念方案,目的是全面加强学生设计执行力的锻炼,形成基本设计思维。大四阶段建议学生完成一项相对简单的设计项目开发,以产品或样机、整套完整设计资料、展示汇报结题。因学生能力和项目难易不同,项目数量的安排并非一成不变,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2.为学生设定合适项目是设计驱动培养目标实现的先导:设计项目必须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筛选。所有项目的选定应在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的前提下确立。为提高学生设计主动性,项目来源应以学生自我挖掘为主,可以是学生发现的设计方向、主动选择的设计竞赛、学生对接的企业项目,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设计项目。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优选设计项目、优化设计方向,把握住项目难度和学生能力的匹配关系。在充分征求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教师对项目的确定应有决定权。大一期间的草案,须是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环境、挖掘设计需求进行的设计输出。大二项目可以是简单生活用品、日常家具、创意小产品、简单电子产品等,也可来源于设计比赛。总之复杂度和设计要求应低一些,通过简单项目的实施,消除学生对设计的畏难情绪,以设计成就感激发学生设计热情。大三项目可以是符合未来趋势的概念产品设计、有一定复杂度的产品创新设计,也可以是电器类、机械类、交通类、电子类产品改良设计,还可以来源于教师项目、设计竞赛。选定的项目要体现未来性、先进性和复杂度,对学生应具有适当的挑战度,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专业技能、设计思维、设计展示等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并强化学生对工业设计认知的系统性。大四所开发的项目,可以是学生洞察到的高价值设计方向或商机,也可以是企业对接项目或具体产品的改良设计。因涉及到样机制作或投产,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非常庞大,所以选定的项目一定要控制好难度和复杂度。以结构简单、技术复杂度稍低为宜,但不可妨碍项目的创新性。建议学生开展跨专业团队合作设计与开发。因大四开展的项目完成度较高,可以成为学生未来创业的起点或选项,故大三时教师应在工作室中举办创业专题报告、进行针对性辅导,提早让学生掌握创业的思维、流程、架构、关键和系统条件,让学生深刻领会创业的艰难度,加强学生对创业的审慎度,降低创业的失败率。3.由学生完成主要设计工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学生专业能力的塑造,教师和学生是最关键的两个组成。因目标最终落脚于学生,故学生应该成为专业学习、项目设计的执行主体;又因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故教师应在学生发展中起到统领和主导作用。主体对规律性的把握来源于实践和思维,故学生多种设计能力的建立必须通过项目设计实践来塑造。项目设计的开展就是设计执行力和设计思维力的锻炼与提升。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开展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力;能够增强学生对各流程设计目标和内容的理解,加深对工业设计的认知;能够强化学生形态塑造力,提升学生审美力;能够锻炼学生功能设定和交互设计的逻辑分析力;能够使学生对设计任务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主动思考,增强思维深度,形成设计哲思。更关键的是学生只有在开展了相关设计工作,才会产生对设计内容的理解、发现问题、产生疑惑,才有了与老师交流的基础,才能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指导,提升自己的思维力。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虽然学生是项目设计的主体,但绝不可忽略教师在设计开展中的关键作用。首先需明确大部分学生还未成为设计师,对设计的理解深度和对项目的把握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教师无论在学识、专业素养、思想高度、前瞻洞悉、本质把握、逻辑分析、科学决策等方面都比学生丰富成熟,故必须发挥教师在项目设计中的主导作用。为增加学生的设计主动性,让其充分理解教师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所有指导都应在学生深入开展了相关工作后再进行,且所有设计决策都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具体表现在:(1)项目确定: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设计方向进行价值和可行性分析,筛选潜力设计方向,然后对方向进行优化,转化为具体设计项目,并对选定项目定位明确化;或者教师给学生提供设计项目,并指明设计要求。(2)计划制订:学生做出计划初稿,然后师生共同探讨,确定设计项目执行流程、时间安排、各流程目标及具体任务,明确关键流程和关键任务、阶段性成果的内容与形式等,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计划书,目的是让学生清晰项目执行的具体路径。(3)各流程工作的指导:分为各流程开展前期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各流程中期的设计评析与深化,各流程后期工作的系统优化与简化。在各流程开展前期,学生需向教师交流工作认知,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各流程执行的思想和方法,然后学生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工作。各流程中期,学生在完成主要设计工作后向教师汇报,教师对工作内容进行评析,并和学生共同探讨,筛选、确定或优化相关设计指标。比如设计项目的概念设定、设计理念的凝练、设计定位的确立、用户研究中价值信息的筛选、约束条件的权衡、功能及其参数的设定、使用方式设计、交互流程及交互细节分析等。教师在评析和优化时,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分析逻辑,这样师生共同分析和深化时有理有据,学生才能学到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想。各流程后期的指导,教师须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对设计工作进行权衡,查缺补漏,简化冗余,进一步优化深化,提升各流程工作的科学性、完备性。(4)以深刻设计思维解决学生设计障碍:学生设计的开展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疑惑和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克服。教师应以开阔的眼界、宏观性掌控、前瞻性洞悉、多向性思考、深刻设计思维、对问题本质的把握为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对一些设计中产生畏难情绪的同学,要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并帮助其解决设计中的困难,使其突破设计障碍,建立设计自信,顺利开展项目设计。若难度稍低,可适当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升学生思维力。(5)项目监管:学生有思想、有质量地完成每一流程的设计工作,最终才有可能产生较好的设计方案,故各流程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结果,教师必须进行评判和定夺。同时要对设计中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不够认真的同学及时教育和引导,分析原因,指出对策,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转变设计心态。(6)组织成果汇报:教师需组织学生对项目前中后期的设计工作或成果进行汇报,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给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员间藉以汇报可以交流思想、激荡思维、相互启发,并为低年级同学项目的开展产生示范效应,还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项目推介能力。

总之,在发展学生自我学习力、开展项目设计驱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一条主线的作用,把学生各种提升的方式统一起来,使其自我学习更上一个层次。总结工业设计专业以工作室为依托的项目设计驱动培养方式,构建了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定义了教师和学生的新关系,在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构建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维、自我实践、自我决策、自我完善的新教育方式,逻辑清晰、科学,符合设计教育规律,提升了学习效率,造就了综合素养,对其他专业培养模式的改进亦能起到积极的探讨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高颖.基于体验价值维度的服务设计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7.04:04.

[2]宋慰祖.用设计方法论科学地破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J].设计.2019,32(06):80-81.

[3]段卫斌.结构与重塑——工匠精神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认知与实践研究[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8(05):57.

[4]范英豪.焦虑与反思——德国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01):158.

[5]宗明明.超越包豪斯—探索未来[J].设计.2019,32(24):63.

[6]夏敏燕.美国工业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设计,2019,32(03):108.

作者:张志强 单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