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帮毕业论文内容页

创新工程测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021-05-29 00:15:01毕业论文

摘要:以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工程测量专业为切入点,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成校中“三厂”(一院、一站、一中心),深化“前校后厂”工程测量专业办学模式,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改革职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建成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工程测量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测量;人才培养;研究

1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

1.1依托道桥分院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为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吉林省及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育人、就业、发展的建设目标,工程测量专业依托道桥分院成立的由政府部门、吉林省交通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31家理事单位组成的行业对口型道桥工程分院理事会,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的主要代表组成的测量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对专业建设及课程结构调整进行探讨,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供决策建议。通过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理事会成员单位主动参与测量专业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研究;配合测量专业开展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师资培训、社会服务等活动;测量专业配合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员工素质提升等培训工作。通过合作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促进分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校企合作实现从招生、培养到就业全过程合作,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1-3]。测量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成员单位先后选派56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测量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先后为300多名测量专业的学生提供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岗位;接纳测量专业的毕业生178名,占近几年测量专业毕业生的一半,对测量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1.2建成校中“三厂”(一院、一站、一中心),深化“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

在道桥分院理事会的框架下,参照学院原有的公路勘测设计院、育才试验检测站的校办企业模式,2012年6月,道桥分院与南方测绘长春分公司、吉林吉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工程测量技术服务中心。中心利用授权企业资质承接项目,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提供工程项目的保障;中心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制定了具有鲜明企业特点的《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考核办法。中心成立一年以来,结合教学进程安排为中心合作企业完成多项工程任务,经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建设,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生产单位通过考核后,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4]。“一院、一站、一中心”即公路勘测设计院、育才试验检测站、工程测量技术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校中“三厂”,“三厂”通过相互配合完成人才培养。同时,结合东北寒区的独有特点,根据“三厂”在实际工程中所承担的项目,各专业每学期初结合各自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确定需要参加项目实习的学生,以此来完成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前校后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给企业专家提供科研场所,在工程测量技术服务中心设立了工程测量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在企业专家的带领下,共同完成科研生产项目。在极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企业专家工作室成立以来,校企合作开展了《基于RS/GIS的冻土分布模拟研究》《基于CORS的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网布设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工作。

1.3构建寒区特点的弹性教学模式,突出寒区工程类人才培养特色

为了保证校内实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大量的调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根据东北的气候特点,每年5-10月便于施工,这也是企业的施工高峰期,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按照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专项理论学习-专项技能实训-核心理论学习-生产实训-综合理论学习-顶岗实训的递进关系进行教学安排。打破每年1-2月和7-8月寒暑假放假,3-7月和9-12月进行教学常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每年5-10月施工有利时机进行实训内容的安排,而理论教学则安排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之间。这种与施工季节相结合而构建的具有寒区特点的弹性教学模式对东北寒区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引领示范意义[5]。

2构建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的课程体系

2.1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时,以实际测绘工程为载体,把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程调整为四项基本能力和一项拓展能力的培养,四项基本能力即测绘专项能力、路桥施工测量能力、市政施工测量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一项拓展能力是测绘专项拓展能力。根据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构建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服务能力模块-拓展与创新模块共四个模块结构,同时单列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项目的课程体系。在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时,为了突出单项能力培养,课程组教师精心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以及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设计,将生产项目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综合类型的实训,都是基于“三厂”或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来设计。例如通过测量技术服务中心和公路勘测设计院的设计项目来完成线路实训项目,通过南方测绘公司的测图项目来完成涉资测图实训项目。以实际生产项目为课程载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了课程体系中各项能力的培养目标[5-7]。

2.2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改革职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职业核心课程建设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专业改革建设的重点。测量教研室成立由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课程建设工作,每门核心课都成立课程组,具体负责本门课程的建设工作。在制定课程标准时,改变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内容方式,以完成岗位任务要求的岗位能力和素质确定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在设置相关课程内容时,将测量技术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内容融入课程内容,按测量人员岗位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写。把工程测量工、GPS测量工、地形测量员等职业资格鉴定要求融入《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等课程内容,测量专业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100%。在教学内容中设置新技术应用部分,体现了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利用新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也培养了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应用新技术的良好习惯[6]。

3开发优质核心课程

3.1优质核心课程及其课程资源库建设

优质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测量专业教师近五年与企业合作完成测量专业6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其中《工程测量》《数字化测图技术》《公路工程技术》三门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数字化测图技术》《公路工程技术》《桥梁施工技术》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基础》被评为院级优秀课。《工程测量》目前已完成校级慕课的建设,成功开设4学期;课程组教师与企业合作完成以上六门课的课程资源库建设。

3.2教材建设

测量专业主讲教师与其他院校教师合作完成《工程测量(测绘类)》《测量学基础》《桥梁施工技术》《遥感测量》《测绘程序设计》《数字测图技术》等测量专业高职高专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数字测图技术实训指导》《线路测量实训指导》《测绘综合实训指导》《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等体现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指导书。

4建成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新建工程测量技术服务中心、工程测量企业专家工作室、工程测量净月野外实训基地、工程测量检校实训室、工程测量软件实训室,扩建工程测量校内实训基地、工程测量常规实训室、现代测绘仪器室。在现代测绘仪器室和软件实训室扩建的基础上,与南方测绘公司合作建成新的变形观测实训室和地籍测量实训室,为合作企业吉润公司、南方测绘公司提供数据处理中心。与上述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完成了实训环境的设计,共计完成50余个实训项目、10各工程实践项目的开发。设备利用率普遍提高,各项实训项目的开出率达到100%。

5成果推广与应用

5.1学生职业素质显著提升

通过上述改革,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显著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100%。近几年在省级和国家级测量技能竞赛和其他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

5.2新技术培训及对口支援

对一线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新技术培训和对口支援累计1000余人次。同时对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平职业大学、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等对口支援单位培训教师300余人次。

5.3社会评价

测量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生以来,由于专业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师教学水平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从2006年招生以来测量专业的录取率和报到率一直在90%以上,从2009年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位居道桥分院各专业之首。对近3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企业满意度在96%以上。

参考文献

[1]方露.基于国赛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6):172-173.

[2]王坤,魏斌.传承技能赛事,夯实专业技能,促进工程测量专业建设实践改革[J].中国科技纵横,2020(6):230-232.

[3]许镇楷.职业技能大赛视觉下的工程测量专业“学训赛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38-140.

[4]杨伟,李晓华,廖和平,等.基于典型测绘项目和信息化测绘特设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146-151.

[5]王坤,魏斌,陈立春.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108-110.

[6]肖利,刘强,张春艳.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以成果铁路工程学校工程测量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7):18-19.

[7]南亲江,丁莉东,许曙青.专业办企业: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6):62-66.

作者:王坤 魏斌 陈立春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